题型:综合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河南省开封市高考生物三模试卷
序号 | 光照强度 (%) | CO2浓度(%) | |
开始时 | 12h后 | ||
1 | 0 | 0.35 | 0.368 |
2 | 10 | 0.35 | 0.342 |
3 | 20 | 0.35 | 0.306 |
4 | 40 | 0.35 | 0.289 |
5 | 60 | 0.35 | 0.282 |
6 | 80 | 0.35 | 0.280 |
7 | 95 | 0.35 | 0.279 |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关于“生命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方面的问题
下面是有关植物代谢活动的简图.图1表示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
(1)图1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别是{#blank#}1{#/blank#}、{#blank#}2{#/blank#} .
(2)图1甲过程中,B在{#blank#}3{#/blank#} 部位内被消耗;乙过程中,A被利用发生在图中的{#blank#}4{#/blank#} 过程中.
(3)将番茄装在密闭容器中,一直给予适宜温度和光照.通入14CO2 , 当反应时为0.5s时,14C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中;反应时间为5s时,14C出现在糖类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blank#}5{#/blank#} (条件)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该实验运用了{#blank#}6{#/blank#} 技术.若改变某实验条件发现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快速升高,此时改变的实验条件最可能是{#blank#}7{#/blank#} .
【图2表示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2﹣A所示).
(4)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2﹣B所示曲线.装置刻度管中的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blank#}8{#/blank#} 点.
(5)在实验过程中的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
﹣﹣﹣﹣﹣﹣﹣﹣﹣ | 24 | 29 | 32 | 34 | ﹣﹣﹣﹣﹣﹣﹣﹣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blank#}9{#/blank#} 段获得的.与b点相比,a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是{#blank#}10{#/blank#} .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blank#}11{#/blank#} .
(1)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真核生物,它与大肠杆菌的主要区别是{#blank#}1{#/blank#} .青蒿素治疗疟原虫的原理是: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以与疟原虫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使细胞膜失去{#blank#}2{#/blank#} 功能,从而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
(2)在适合生长的氮浓度范围内,探究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蒿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①青蒿叶肉细胞内的ADP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blank#}3{#/blank#} , 光合作用产物C6H12O6中的氧来源于原料中的{#blank#}4{#/blank#} .
氮素水平 (mmol•L﹣1) | 叶绿素含量 (μg•cm﹣2) |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 气孔开放度 (mmol•m﹣2•s﹣1) | 胞间CO2浓度 (μL•L﹣1) |
5(低氮) | 86 | 19.4 | 0.68 | 308 |
10(中氮) | 99 | 20.7 | 0.84 | 304 |
15(偏高) | 103 | 21.4 | 0.85 | 301 |
20(高氮) | 103 | 22.0 | 0.84 | 295 |
②从表中可知,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blank#}5{#/blank#} ,气孔开放度{#blank#}6{#/blank#} (限制/不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③高氮组比偏高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高,而叶绿素含量相同,推断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参与光合作用的酶{#blank#}7{#/blank#} .
④为使实验数据更可靠,在控制好无关变量的基础上,应针对每个氮素水平条件下设置{#blank#}8{#/blank#}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