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2016年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唢呐王

宋志军

    唢呐是我们豫东这一带很有名的乐器,一支唢呐和一支笙,一阳一阴,恰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合在一起,便可演奏出各种基调的曲目,欢快如百鸟朝风,悲伤如雪梅哭灵,让观众随着不同的曲子时喜时悲,完全沉浸到乐曲的氛围之中。

    我们这里有许多唢呐艺人,三五人聚到一起,便可组成一个唢呐班,他们走村串户,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便会请他们前去演出。

    唢呐王姓王,六十多岁了,是我们这一带最有名的唢呐艺人,打小就跟随父亲学艺,至今已吹奏了大半个世纪。他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喊他“唢呐王”,一是因为他姓王,另外也有称赞的意思。唢呐王一生未娶,只有一个捡来的儿子,大家习惯叫他“小唢呐”,也少有人叫他的真名。据说是唢呐王在演出路上于荒野偶遇的弃婴,便抱回家中,一直养在身边,视为己出,打小就教他吹奏唢呐,父子二人相依相伴生活。

    唢呐演奏在过去物资短缺的年代,也算得上是一门不错的营生,不用种不用收,走到哪里都能讨口饭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行当渐渐地不太为人看重了。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演出团队多了,用的都是现成的音响里放出来的音乐,唢呐二胡这类“老把式”,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面对这一切,唢呐王丝毫不为所动,而小唢呐却有点儿坐不住了,几次他和唢呐王商量,要唢呐王把积蓄拿出来,办一个歌舞团,去挣大钱。但唢呐王就是不答应,气得小唢呐冲他大吼,你不是我亲爹,把你的那些钱都带到棺材里吧!小唢呐决计和唢呐王分开,自己带了几个人另起炉灶。虽然还是演奏唢呐。可心里却总有不甘。

    这一天,南村的李伯过八十大寿,又派人来请唢呐王父子前去演出,让父子二人再唱一出对台戏。并许下重彩,谁若胜了,奖彩头十万元,当场兑现。

    小唢呐闻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同时心里暗暗较劲,发誓这次一定要赢。原来,这李伯不知怎的,打从前年祝寿就为他们父子摆开擂台,连续让他们唱对台戏,每次都拿出重彩,前两年分别是三万、五万,今年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前两次的钱都被唢呐王赢走了。小唢呐对此是又疑惑又气恼,疑惑的是这李伯的行为实在费解,他哪来那么多钱?又为何专门为他父子俩摆开这个擂台呢?气恼的是自己父亲为何如此贪钱,丝毫不顾及儿子呢?

    然而疑惑归疑惑,气恼归气恼,这件事倒憋出小唢呐的一番雄心壮志来。暗地里每日刻苦练功,发誓一定要打败唢呐王,不知不觉技艺大增,他所带的班子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盖过了唢呐王,收入也较以往多出了不少。所以,这一次他有信心打败父亲,把那十万元彩头赢过来。

    比赛这天,父子二人依然是和从前一样,一上来就各不相让,各展其能。唢呐王一曲《大祭桩》,让台下的老头老太太直抹眼泪:小唢呐的一曲《抬花轿》,又赢来台下年轻男女的一片叫好。二人一曲接一曲,越战越勇。这边观众如两股潮水,一会儿流向东。一会儿流向西,掌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

    二人从早上一直比赛到午后,太阳刚升起时像一只大红盆,后来变成了让人不敢直视的万道光芒。唢呐王干脆甩下上衣。赤膊上阵。只见他头上青筋乱跳,活像一只剥了皮的青蛙。那边小唢呐也头上冒汗,活像刚揭开的蒸笼。

    时间久了,唢呐王渐渐露出败象。一者他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二者他会的曲子没有小唢呐多,最后不得不重复演奏一些曲子。眼看着观众一个个都到小唢呐的台子下。唢呐王突然吹奏出一个极高的声音,声震屋宇,然后吐出一口鲜血,倒在台上。

    小唢呐见此,如梦方醒,他一把扔掉手中的唢呐,跑到唢呐王的台子上。紧紧地抱住了父亲。一阵混乱后,唢呐王被抬回家里,当晚就咽了气。

    第二天一大早,李伯就来了。当他把十万元交给小唢呐时,被小唢呐拒绝了。小唢呐说,您老走吧,正是您老摆下这个擂台,让我亲手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我恨您!

    岂料李伯沉吟了一阵,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孩子呀,你有所不知,这个擂台是你爹让我摆的呀!这几年他看你不安心,心里很着急,就和我商量,设下这个擂台,目的就是让你苦练技艺,别丢下这门艺术!这钱,本来就是你爹放到我这里的。他不是不愿给你,他是想让你靠自己的本事赢回去!

    小唢呐听到这些,目瞪口呆,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不禁转回身,大叫一声,爹呀——一下子扑到唢呐王身上。

    唢呐王出殡那天,附近的几百名唢呐艺人都赶来了。小唢呐身穿重孝,手捧唢呐走在前头,几百只唢呐一起吹响,声震旷野。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对唢呐演奏的介绍生动形象又不免夸张,不仅引出唢呐王的出场,还突出了唢呐王演奏技艺的高超。 B、李伯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为了给自己庆生摆下唢呐擂台,导致了唢呐王的去世,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小唢呐年轻气盛,有浮躁的一面,但是敢打敢拼,不失真性情。虽然一开始对唢呐王有所误会,但是在唢呐王倒下之后,知道真相的他追悔莫及。 D、小说的场面描写十分精妙,既有比喻、对比等修辞的综合运用,也有肖像、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可谓精彩纷呈,使人身临其境。 E、小说既有父子打擂的紧张情节,还有民间技艺的魅力展现。塑造了生动而饱满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关注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
(2)、唢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描写唢呐王的出殡场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有哪些突出的艺术特色?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法官

【英】赫哥黎

    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住在一所有四间的房子里。约翰是家里的长子,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那年他16岁。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人、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法官多恩把钱给了他。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你打算什么时候还给我?”法官问。“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己家的地里干活。到了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气太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印第安人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塞夫说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这样能够挣很多钱,但是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网,以及在树林里过冬的食物。约翰去见法官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给他那笔钱。

    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塞夫几年前搭建的一间小木屋前。这年冬天,约翰学会了追捕野兽和怎样在树林里生存。大森林考验了他的毅力,使他变得勇敢,也使他的体格更加健壮;同时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塞夫想继续打猎直到4月份,约翰决定自己一个人回家。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能够背在背上。

    这一天,当约翰快步走在树林中时,他开始考虑起他的将来。他要去读书和学写字,他要给家里买一块大一些的农田。也许有朝一日,他也会像镇里的法官一样有权势,并受人尊敬。背上沉甸甸的东西使他考虑起到家后要做的事情:给他母亲买一身新衣服,给弟弟妹妹们买些玩具,他还要去见法官。约翰恨不得马上就把法官说的他父亲借的钱全部还清。

    到了下午晚些时候,约翰的腿疼了起来,背上的东西也更加沉重。当他终于到达河边时,他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就要到家了。他看到河边长着一棵笔直的大树,它的高度足以达到河的对岸。约翰取出斧头砍倒大树。树倒下来,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独木桥。

    约翰身背兽皮、怀抱猎枪,跨到放倒的树上。树在他脚下稳如磐石。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时,树干突然动了起来,约翰从树上掉到冰上。沉到水里,他的枪掉了,兽皮和捕猎用具也从他的背上滑了下来,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约翰破冰而行,挣扎到河岸。他在雪地上躺了一会儿。然后,他爬了起来,找来一根长树枝,沿着河边来回走着。一连几个小时他戳着冰块,寻找那些东西。最后,他放弃了。

    他径直来到法官家。天已很晚,但是法官仍在他的办公室里。约翰敲门进去,他浑身冰冷,衣服潮湿。他向法官讲述了所发生的事情。等他把话讲完。多恩说:“这对你和我都很不幸。回家去吧,孩子。”

    到了夏天,约翰拼命干活。他又攒够了5美元付给法官。但是他还欠法官30美元——那是他父亲欠的债,还有用来买捕猎工具和枪的75美元。

    10月份的时候,法官派人叫来约翰说,“你欠了我很多钱,我想我能够要回这些钱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给你一次狩猎的机会。如果我再借给你75美元,你愿意再去打猎吗?”约翰羞愧难当,好半天才开口说:“愿意。”

    这一次,他必须独自一人进森林,因为塞夫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了。在那个漫长而孤独的冬天,约翰每天出去打猎。一直到4月底。回家后,法官帮他把兽皮卖了300美元。约翰付给法官150美元,那是他借来买打猎用具的钱。然后他又慢慢地、把他父亲借的那部分钱一张一张地交到法官的手里。

    又到了夏天,约翰除了在自己家的田里干活,还去读书和学写字。这以后的十年里,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把卖兽皮挣来的钱全部攒了下来。最后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大农场。

    约翰30岁的时候,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那一年法官去世了,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他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信的日期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找猎向他借钱的那天。

    “亲爱的约翰,”法官写道,“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未相信过他。但是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我想确定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40美元的原因。祝你好运,约翰!”信封里有40美元。

                                     (摘自《小小说选刊》)约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小木匣

王举芳

母亲说:“小木匣的锁坏了,你给我换一个吧。”我接过母亲手中那把带着岁月锈迹的锁说:“行,下班后我去修锁匠那里看看。”

还没下班,接到多日未见的同学电话,说他来出差,想见面聊聊。我想锁早一天买晚一天买没事儿,下班后便拉着同学一起吃晚饭。吃完饭还没到家,单位领导打来电话,让我明天出差一周。

出差回来,妻小声对我说:“咱妈那木匣子里装的是什么宝贝啊?”

“咱妈能有啥宝贝?”

“整天走着坐着都抱着那个木匣子,仿佛里面有天大的秘密。”妻努努嘴示意我,“喏,你看,睡觉都抱在怀里呢。”我望向坐在躺椅上睡着的母亲,果然,她的双手妥帖地把小木匣搂在胸前。

这个小木匣是外公做的。外公是个木匠,那年有人拿了木材给外公,请他给即将出嫁的女儿做两个柜子。柜子做完,外公用下脚料做了这个小巧玲珑的木匣。外公虽是木匠。但外婆是个病身子,加上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的吃喝,没有余钱给就要出嫁的母亲买木材做嫁妆,小木匣成了母亲唯一的陪嫁。

母亲欢喜地抱着空空的小木匣走出外公的家,进了奶奶家的老宅子,开始了另一段人生。记忆中,母亲总把小木匣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上面的小铜锁一直是锁着的。少年的我对小木匣充满了幻想与好奇,终于趁母亲不在家,用锤子把小铜锁砸开,迫不及待地打开小木匣,里面除了一股淡淡的松木香味儿,什么也没有。母亲回家后很生气,一把拉过我,摁在床边,照着我的屁股啪啪狠劲儿打,边打边说:“让你起邪心。今天不让你长记性,以后你也会对别人的东西起邪心。人,不能对别人的东西起歪心和邪心,你知道不知道?你说你记住了没……”那顿打啊,我的屁股都被打开花了,好长时间都得趴着睡觉。

小木匣也不总是空空的。刚参加工作那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女孩喜欢书和苹果,我想用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赢得女孩的芳心。母亲拿出小木匣,拿来两个红红圆圆的苹果洗净、擦干放进去。把我给女孩买的书放在苹果上面。十几天后打开小木匣,里面的书散发着淡淡的苹果香。我把带着苹果香的书送给女孩,女孩望向我的眼神充满了欣喜与娇羞。

后来女孩一家南迁,我的恋情就如风筝一般断了线。

“锁买来了吗?”母亲醒了。

“没,我明天一定买。”说完这话又过了四五天,我才去买了锁。母亲很高兴,没有责备我的拖延与忽略。小木匣上了锁,母亲依然一刻不离地抱着它。

“我跟你说,我那天看见老王头和咱妈一起逛街,两人聊得挺热乎。你说咱妈是不是黄昏恋了啊?”妻说。

“咱爸去世快二十年了,咱妈要真找个老伴,我还真同意。”

妻说:“我也同意。”

“妈,我看王叔挺好的,哪天请他到家里来吃饭吧。”我试探着对母亲说。

“你王叔一点都不好。哦,我是说他可悲惨了,儿子儿媳要抢他的银行卡,这不,他说让我给他保管着。我说可不能放在我这里,我让他约了他的儿子儿媳,我去和他们谈了。我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再欺负老王头,就让老王头和他们脱离关系,然后把所有的钱和房产全部捐出去。我会陪老王头一起和他们战斗到底。他们都吓坏了。我这像不像你们说的‘女汉子’啊?”母亲笑了:过了一会儿,母亲抚摸着小木匣严肃地说:“我的小木匣,不能装别人家的东西,装别人家的东西,沉啊。”

母亲走得很突然,却很安然,就那么抱着小木匣在躺椅上睡着了,再也没能叫醒。

母亲离世一个月后,我让妻拿出小木匣放在桌子上,小木匣在母亲的抚摸和时光的浸润里闪着光。我轻轻扭动钥匙,打开小木匣,一股说不出的厚重味儿扑面而来。

里面放着我和妻的结婚证。

“妈这是怕我们离婚,把我们的结婚证藏着,日夜抱着……妈……”妻禁不住哭泣起来:妻用泪眼望着我说:“我们再也不要一吵架就说离婚好不好?”

“嗯。”我的眼睛也开始潮湿。

小木匣里本应装着属于母亲的故事,而普通平凡的母亲一辈子没有秘密。

妻擦干泪,郑重地把结婚证放回小木匣里,锁好,放在了枕边。

(选自《时代文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帮哭

曹文轩

    这地方的帮哭风曾一度衰竭,这几年,又慢慢兴盛起来。

    办丧事的人家,总想把丧事办好。这丧事要办得让前村后舍的人都说体面,一是要有排场,二是要让人觉得苦、伤心。因此,谁家办丧事,总要请人帮哭。

    这年春上,邹庄一位活了八十岁的老太太归天了,儿孙决心好好办丧事。年纪大的说:“南边银娇回来了,请她来帮哭吧。”

村里人知道银娇奶奶会哭,是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她十三岁那年秋天,到处是瘟疫。那天,早上刚抬走她老子,晚上她妈就去了。苦兮兮地长到十六岁。这年春末,村西头五奶奶死了。下葬这一天,儿女都跪在地上哭,银娇奶奶就打老远处站着。这五奶奶心慈,把没依靠的银娇奶奶当自己的孙女待。五奶奶家的人哭得没力气了,银娇奶奶过来了她“扑通”一声在五奶奶棺材前跪下,先是不出声地流泪,接着就是小声哭,到了后来,声越哭越大。她一件一件地数落着五奶奶的善行,哭得比五奶奶的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媳妇都伤心。她趴在五奶奶的棺材上哭成个泪人儿,谁都劝不起来哭到后来,她哭不出声来了,可还是哭。在场的人也都跟着她哭起来。

    打那以后,谁都知道银娇奶奶哭得好。谁家再有丧事,必请银娇奶奶帮哭……

    银娇奶奶听来人说是请她去帮哭,一双黑褐色的手颤动不已。“我去,我去。”她说。

    那天,她让秋秋搀着,到小河边去,用清冽的河水,好好地洗了脸,洗了脖子,洗了胳膊,换了新衣裳,又让秋秋用梳子蘸着清水,把头发梳得顺顺溜溜的。

    数以百计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想看看老人们常提到的银娇奶奶,要领略领略她那闻名于方圆几十里的哭。

    大多数人不认识银娇,就互相问:“在哪儿?在哪儿?”

    有人用手指道:“那就是。”

    银娇奶奶被人搀扶着,走向跪哭的人群前面。这时,围观的人从骚动中一下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皆跟随着银娇奶奶移动着。银娇奶奶不太利落地跪了下来,不是一旁有人扶了一下,她几乎要歪倒在地上。她从领口取白手帕时,也显得有点儿拖泥带水,这使从前曾目睹过她帮哭的人,觉得有点儿不得劲她照例仰起脸来,举起抓手帕的手,然后朝地上拍下,但拍得缺了点儿分量。她开哭了。她本想把声音一下子扯得很高的,但全不由她自己了,那声音又苍老,又平常,完全没有从前那种一下子抓住人并撕人心肺的力量了。

    围观的人群失去了平静,开始乱动起来。

    钻在最里边的秋秋仰起脸,瞧见了人们眼中的失望,心里不禁为银娇奶奶难过起来。她多么希望银娇奶奶把声音哭响、哭大,哭得人寸肠欲断啊!

    然而,银娇奶奶的声音竟是那样的衰弱,那样的没有光彩!

    跟大人来看热闹的九宽和虾子爬在敞棚顶上,此刻已失去了耐心,用青楝树果子互相对砸着玩。

    秋秋朝他们狠狠瞪了一眼。

    这时死者的家人,倒哭得有声有色了。几个孙媳妇,又年轻,又有力气,嗓子也好,互相比着孝心和沉痛,哭出了气势,把银娇奶奶的哭声竟然淹没了。

    人们又勉强坚持了一会儿,便散去了。

    哭丧结束了,银娇奶奶被人扶起后,有点儿站不稳,亏得有秋秋作她的拐棍。

    秋秋觉得银娇奶奶的手很凉很凉……

    银娇奶奶死了。棺后跟了一条很长的队伍,但几乎没有人哭。

    秋秋紧紧地跟在银娇奶奶的棺后。她也没哭,只是目光呆呆的。

    田埂上走过九宽和虾子。

    秋秋突然打斜里拦截过去,一下插到他俩中间,用两只手分别揪住了他俩的耳朵,把他俩一直揪到银娇奶奶的墓前,然后把他俩按跪在地上:“哭!哭!”

    九宽和虾子用手揉着耳朵说:“我们……我们不会哭。”

    “哭!”秋秋分别踢了他们一脚。

    他们就哭起来。哭得很难听。一边哭,一边互相偷偷地一笑,又偷偷地瞟一眼秋秋。

    秋秋忽然鼻子一酸,说:“滚!”

    田野很静。静静的田野上,轻轻地回响起一个小女孩幽远而纯净的哭声。

    那时,慈和的暮色正笼上田野……

 (节选自《蓝花》,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客厅里钓鱼

冯伟山

    ①卢七说啥也没想到蔡局长家的门一敲就开了。他屁股刚挨上沙发,就当着局长夫人面把一张五千元的购物卡放到了茶几上。局长夫人一笑,边给卢七倒水,边朝里间喊了声:“老蔡,来客人了。”这当儿,卢七在心里很放荡地笑了。心想,都说局长清正廉洁,看来是徒有虚名。

    ②说起蔡局长,卢七一点也不陌生,他大名蔡长青,论起来还是自己二十年前的战友呢。虽然不在一个连队,但在一个营部啊。入伍不久,蔡长青就在部队闹了一个大笑话,人人皆知。一日,新兵们在一个大库房里打扫卫生,不知谁不小心把挂在墙上的一个灭火器碰了下来。也巧了,那灭火器的保险栓被撞开了,在地上边转边“突突”地冒着干粉。蔡长青见了,一个箭步窜过去就把灭火器抱在了怀中。他大喊着:“快闪开,快闪开,危险!”他抱着灭火器没命地朝库房外跑去。所有的新兵都被他的喊叫惊呆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儿,有朝角落里躲的,也有干脆抱头趴在地上的。等连长急火火从不远处赶来时,蔡长青已把灭火器扔进了二十米外的一个水塘里。他满脸是汗,胸脯急剧地起伏着,结结巴巴地说:“连、连长,那个红红的东西被我扔进水里了,不、不会再爆炸了吧?”连长一脸紧张,等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连长说:“那是灭火器,不会爆炸的。”此时,新兵们也三三两两聚了过来,听说蔡长青玩命般抱着的是一个灭火器时,也都笑起来。有说他土老帽的,也有说他没见识的。蔡长青低着头,尴尬得浑身不自在。他小声说:“我老家在一个大山里,我没见过灭火器,见在地上突突地冒白烟,以为要爆炸呢。对不起,让大家受惊了。”这时,连长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头,严肃地说:“怎么能怪你呢?不但不怪,我还要表扬你,你的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正是我们所有士兵学习的榜样!”不几天,蔡长青的名字就在整个营部传开了。

    ③后来,听说他在部队干得很好,埋头苦干,年年是标兵。再后来,复员回家做生意多年的卢七突然听说蔡长青来自己家乡的县城当公安局长了,就想见见他,叙叙旧情。

    ④蔡局长出来时,手里竟拿了一根鱼竿。卢七急忙站起来,笑着说:“蔡局长,您还记得我这个战友吗?”蔡局长没回答,笑了笑,说:“你坐着,我边钓鱼边陪你聊天。”钓鱼?卢七大惑不解,在客厅钓什么鱼呀?随着蔡局长坐定,他才看清客厅的一角摆了一个硕大的玻璃鱼缸,缸里也没水草啥的,就养着一些普普通通的鲫鱼。蔡局长说:“我小时候最好钓鱼,村子附近的小河和池塘里我都钓遍了,现在想起来心里就痒痒。这些年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了,就在家弄个鱼缸偶尔过过钓瘾。”说着,蔡局长把鱼饵挂好,钓线入缸。一会儿,鱼就围拢过来,瞪眼在钓饵旁一个劲地观望。这时,一条大个的鲫鱼猛冲过来,把小鱼驱散开,在饵旁左看右看,上下游动,满眼的贪婪和欲望。看着蔡局长持杆的专注和淡定,卢七也屏住了呼吸,两眼死死盯着鱼缸。终于,大鲫鱼昂着头,摆了摆尾巴,还是张口扑向了香喷喷的钓饵。局长双臂一抬,大鲫鱼就悬在了半空。卢七见了,忙伸手帮着去捉鱼,蔡局长摆了摆手,一笑,把鱼从钓钩上取下又扔回了缸里。蔡局长说:“自当局长以来,常有人用饵来钓我,稍有不慎,便入万劫不复之渊。想想小时候钓到的那些鱼,煎炸煮烤任我摆布,其实那些鱼就为了一点饵料,真得很悲哀。这事对我感触很深,就专门弄了这个鱼缸,一有空闲就钓着玩,其实是时时自省,千万不能有丝毫的贪欲呀。”

    卢七听了,无言以对,一肚子想说的话又憋了回去。蔡局长把购物卡塞到卢七手里,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战友,很抱歉,我该送客了。”

    卢七出来时,一肚子不解,这年头还真有奇事呀!他脑子里突然又冒出了当年新兵们嘴中的那个蔡长青,那个抱着灭火器没命地奔跑的傻老帽。卢七摇了摇头,又突然使劲点了点头。

(原载《美塑》2018年6期,《小说选刊》2019年2期转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焚书

老舍

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他到钱家拍门,没人答应。他知道钱先生有点古怪脾气,所以等了一会儿就上祁家来。

祁老人的诚意欢迎,使李四爷心中痛快了一点。他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祁老人对书籍没有什么好感,他在院中叫瑞全:“瑞全,好孩子,把洋书什么的都烧了吧!都是好贵买来的,可是咱们能留着它们惹祸吗?”

老三对老大说:“看!焚书坑儒!”

“老三你说对了!你是得走!我既走不开,就认了命!你走!我在这儿焚书,挂白旗,当亡国奴!”老大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落了泪。

“听见没有啊,小三儿?”祁老者又问了声。

“听见了!马上就动手!”瑞全不耐烦地回答,而后小声地向瑞宣:“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祁老人听李四爷说叫不开钱家的门,很不放心。他知道钱家有许多书,就打发瑞宣去警告钱先生,可是瑞全自告奋勇地去了。

已是掌灯的时候,瑞全不敢用力敲门,他轻轻的叩了两下门环,又低声假嗽一两下,为是双管齐下,好惹起院内的注意。这样作了好多次,里面才低声的问了声:“谁呀?”他听出来,那是钱伯伯的声音。

“我,瑞全!”他把嘴放在门缝上回答。

里面很轻很快的开了门。门洞里漆黑,教瑞全感到点不安。他一时决定不了是进去还是不进去好。他只好先将来意说明,看钱伯伯往里请他不请!

“钱伯伯!咱们的书大概得烧!今天白巡长嘱咐李四爷告诉咱们!”

“进去说,老三!”到了屋门口,钱先生教瑞全等一等,他去点灯。瑞全说不必麻烦。钱先生语声中带着点凄惨的笑:“日本人还没禁止点灯!”

瑞全进去,还没坐下,老者就问:“怎样?得烧书?”瑞全的眼向屋中扫视了一圈:“日本人恨咱们的读书人,更恨读新书的人!”

“呕!”钱默吟的眼闭了那么一下。“可是咱们的士兵有许多是不识字的,也用大刀砍日本人的头!对不对?”瑞全笑了一下,说:“侵略者要是肯承认别人也是人,也有人性,会发火,他就无法侵略了!日本人始终认为咱们都是狗,踢着打着都不哼一声的狗!”

“那是个最大的错误!”钱先生的胖短手伸了一下,请客人坐下。他自己也坐下。“我是向来不问国家大事的人,因为我不愿谈我所不深懂的事。可是,有人来亡我的国,我就不能忍受!”他又把声音放低了些,说,“你知道吗,我的老二今天回来啦!”

“二哥在哪儿呢?我看看他!”

“又走啦!又走啦!”钱先生的语声里似乎含着点什么秘密。

“他上哪儿?”

“不上哪儿!他说,他不再回来了!教我在将来报户口的时候,不要写上他;他不算我家的人了!”

“他要干什么去呢?”

老先生低声笑了一阵。“我的老二就是个不爱线装书,也不爱洋装书的人。可是他就不服日本人!你明白了吧?”瑞全点了点头。“二哥要跟他们干?可是,这不便声张吧?”“怎么不便声张呢?”钱先生的声音忽然提高,像发了怒似的。

院中,钱太太咳嗽了两声。

“没事!我和祁家老三说闲话儿呢!”钱先生向窗外说。而后把声音放低,对瑞全讲:“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我的儿子会在国破家亡的时候用鲜血去作诗!什么时候日本人问到我头上来:那个杀我们的是你的儿子?我就胸口凑近他们的枪刺,说:一点也不错!”钱先生一气说完,把眼闭上,嘴唇轻颤。

瑞全听愣了,愣着愣着,他忽然立起来,扑过钱先生去,跪下磕了一个头:“钱伯伯!我一向以为你只是个闲人,只会闲扯!现在……我给你道歉!”没等钱先生有任何表示,很快又立起来。“钱伯伯,我也打算走!”

“走?”钱先生细细地看了看瑞全,“好!你应当走,你的心热,身体好!”

“钱伯伯!”瑞全咽了几口热气才说:“我不一定再来辞行啦,多少要保守点秘密!”

“还辞行?老实说,这次别离后,我简直不抱再看见你们的希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钱先生眼中微微发了湿。

他一声没出地给瑞全开了街门,看着他出去;而后,把门轻轻关好,长叹了一声。

(节选自《四世同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