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甘肃省白银市稀土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袁腾飞说中国历史》下
请回答:
材料一: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毁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一:《江苏巡抚致总理衙门原函》提到“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却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然而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的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
——《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