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河南省豫北名校联盟高三精英对抗赛文综历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康熙)二十三年的首次南巡实为东巡,起因于清朝基本完成国家统一……致祭泰山象征着天命所归,颂清功业,接续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之治统,致祭孔子则表明接续了儒家的道统,同时也表明了治统所归。进一步证明清朝统治的政治合法性。

——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材料二:康熙帝5岁开始学经。康熙八年,除掉鳌拜以后即令臣子开办经筵与日讲,深入学习儒家经典,至康熙二十五年结束,历时17年。儒家学说对康熙的治国理念和政治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

治国理念

政治行为

“故治理之方,不可不审也。其要在仁义而已矣。”

“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

奖励垦荒、减免钱粮、赈灾济贫、军漕屯田、兴修水利、“更名田”

王道大一统

“朕为天下一统之主,务使四海之内,人民成获其所,一享太平。”

礼仪纲常

“治天下者,莫亟于正人心,厚风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之。”

康熙九年十一月,礼部奉命颁布《圣谕十六条》内容为:“敦孝涕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

——以上据赵秉忠《康熙与儒家学说》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致祭孔子的政治意图,并填写材料二表格中①、②处的内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崇儒尊孔的积极意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