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表一
实验序号 | 1 | 2 | 3 |
实验示意图 | |||
m(千克) | 3.0 | 2.5 | 2.0 |
△p水(帕) | 2500 | 2500 | 2500 |
分析比较表一中△p水和相关条件,可得:△p水与m(选填“有关”或“无关”).
表二 表三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实验序号 | 5 | 6 | |
m(千克) | 3.5 | 3.5 | 3.5 | 3.5 | m(千克) | 3.5 | 3.5 | |
V(米3) | 3×10﹣3 | 6×10﹣3 | 9×10﹣3 | 12×10﹣3 | V(米3) | 15×10﹣3 | 18×10﹣3 | |
△p水(帕) | 3000 | 6000 | 9000 | 12000 | △p水(帕) | 13500 |
①分析比较表二中的第三行和第四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中,
②小华继续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发现测得的实验数据与表二中的结论不符合,原因可能是请填写实验序号6中的相关数据:△p水为帕.
③若容器的容积为V容 , 底面积为S,在该容器中倒入水的体积为V水 , 将体积为V物的合金物块浸没在水中,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所能达到的最大值△p水最大=.(涉及的物理量均用字母表示)
表一 柱体A H=0.4米 S=0.01米2
实验序号 | h(米) | P(帕) |
1 | 0 | 6000 |
2 | 0.1 | 6200 |
3 | 0.2 | 6400 |
4 | 0.3 | 6600 |
5 | 0.4 | 6800 |
6 | 0.5 | 6800 |
表二 柱体B H=0.3米 S=0.05米2
实验序号 | h(米) | P(帕) |
7 | 0 | 6000 |
8 | 0.12 | 6400 |
9 | 0.15 | 6500 |
10 | 0.18 | 6600 |
11 | 0.24 | 6800 |
12 | 0.3 | 7000 |
表三 柱体C H=0.2米 S=0.06米2
实验序号 | h(米) | P(帕) |
13 | 0 | 6000 |
14 | 0.05 | 6200 |
15 | 0.1 | 6400 |
16 | 0.15 | 6600 |
17 | 0.2 | 6800 |
18 | 0.3 | 6800 |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blank#}1{#/blank#}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h<H时,p随h的增大而增大.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17、18数据中的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blank#}2{#/blank#}.
③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blank#}3{#/blank#}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blank#}4{#/blank#}.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blank#}5{#/blank#}的数量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blank#}6{#/blank#}.
实验次数 | 深度h/(cm) | 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 | U型管液面高度差△h/(cm) |
1 | 3 | 朝上 | 2.6 |
2 | 6 | 朝上 | 5.4 |
3 | 9 | 朝上 | 8.2 |
4 | 9 | 朝下 | 8.0 |
5 | 9 | 朝左(右) | 8.2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