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实验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①英国 ②美国 ③葡萄牙 ④法国 ⑤日本 ⑥西班牙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汉语的传播历史悠久。……东汉初年,随着佛教等宗教文化传播,有大批外国人或外族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唐代达到一个顶峰,明清也出现过热潮。追溯外国的汉语教学历史,早在公元372年朝鲜就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语……据史料记载,大约公元1世纪,我国汉字开始传入日本。……古汉语的传播促进了日语中的平假名、片假名的产生,丰富了日语词汇,对日本语音也有一些影响。
——摘编自李文《跨文化语境中古汉语传播的语言学意义》
材料二 语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产物。中国虽濒临太平洋但长期以来却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型农业国,历史上主要以从事农和牧业为主,于是在语言上就有了“顺藤摸瓜”、“沧海桑田”、“种豆得豆”等生动形象的语言。而西方民族沿海而居,重商轻农。为了生存生活,有了通过航海来认识、改造世界的举措,并通过经济、政治、军事等手段开展了与外界的竞争。他们对大海的感情在语言方面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all the sea(不知所措)”、“a sea of troubles (无穷麻烦)”、“run a tight ship (完全控制)”。
——庄严《论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差异的原因和发展》
图一
材料三
文本一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发生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外交事务骤然增加。当时,与洋人会商,都要请洋人做翻译,其中难免会有偏袒欺蒙之弊端。 因此,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认为只有“谙其言语文字”,方能在对外交涉中“不受人欺蒙”。 ——张华 杨静《晚清时期西方语言在殖民文化中的传播》 | 文本二 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面对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一批中国读书人认为,西人之所以富强,皆因其切音成文、识字者众、民智开通之故。为此,他们开始研制汉语的拼音文字方案。进入20世纪,白话文、语言统一等迅速成为重要的公共议题,被纳入新政范畴。 ——王东杰《声入心通: 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汉语在世界范围迅速升温。汉语学习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并呈现大众化趋势,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也呈现多样化趋势。2012年,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5000万。海外各国不断升温的汉语学习需求,以及中国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国内高等院校的积极参与,使得汉语正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截止2013年,已有英国、法国、美国等40多个国家颁布政令,将汉语教学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日本、韩国、泰国和蒙古国,汉语已跃升为第二大外语。
——摘编自李泉、张海涛《汉语国际化的内涵、趋势与对策》
材料五 习近平主席强调:“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始终尊重“和而不同”,尊重发展道路多样化和世界文明多样性,使各国在平等基础上进行交流、交往,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包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及其创新》
地区 | 非洲西海岸 | 中美洲 | 太平洋部分岛屿 | 北美洲 |
新地名 | 象牙海岸、黄金海岸 | 新西班牙 | 新不列颠 | 新法兰西 |
材料一:(表一)英国古代历史简表
1~5世纪初 | 罗马帝国统治英格兰地区 |
5世纪中叶 | 日耳曼盎格鲁、撒克逊部落从今北德意志地区迁入英国 |
6世纪 | 基督教传入英国 |
8~11世纪 | 北欧维京人袭扰英国 |
11世纪 | 法国诺曼公爵入侵英国,建立诺曼王朝 |
14~15世纪 | 英法百年战争 |
(表二)部分英语单词来源表
中文 | 英语 | 德语或古德语 | 法语或古法语 | 该单词出现时期 |
女人 | woman | woman | femme | 约6~9世纪 |
八月 | August | August | août | |
猪 | swine | Schwein | cochon | |
猪肉 | pork | Schweinefleisch | porc | 11世纪后 |
羊肉 | mutton | Schaffleisch | mouton(绵羊) | |
勇敢 | dauntless | courageux | mutiges | 莎士比亚创造于16世纪后期 |
诋毁 | besmirch | verleumden | piétiner | |
单调 | lacklustre | eintonig | monotonique | |
秋葵 | okra | 源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 17、18世纪 | |
玉米饼 | pone | 来自美洲印第安语 | ||
羊绒 | cashmere | 即“开司米”,印度克什米尔词汇 |
* 斜体横线单词(如dauntless)为英语原创词汇。
材料二:据统计,从1500年到1659年,英语中一共出现了24,947个新词。这些新词基本上都是引进的外来词,这期间的外来词基本上都是整体借用。工业革命开始后,外来词已经被借的差不了。这个时候英国人又发明了新的借词方式,这时候的借用实际是一种外来词素的嫁接和合(拼词),即发明新词,这是早期现代英语的另一个特点。此时早期现代英语再造新词的方不完全是整词借用,开始采用“拼词”的造词方法,即用拉丁语和希腊语词素(morpheme)二合一的方法创造新词。工业革命带来了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同时也推动了词汇的创新,很多新创造发明出来的事物在问世之初没有现成可用的名称,而古典语言中又不存在这样的名词,所以英国人在创造新事物的同时又要创造新名词。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目光转向了拉丁语和希腊语。例如,在铁路机车问世的时候,人们就用拉丁词locus(位置)和motivus(移动)创造了一个新词locomotive。字面上看,locomotive意思就是“移动位置”。在汉语中,locomotive被译为“机车”,俗称“火车头”。因为新的发明没有现成的单词可用,所以英语采用了大量的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词素来创造新词,类似的例子还有television(电视),telephone(电话)和telescope(望远镜)。tele-来自希腊语,意思是“远距离”,而-vision来自拉丁语的“看”,组合在一起就是“在远处也能看到的”;phone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声音”,合在一起就是新词telephone;-scope来自希腊语-skopion,意思是“观察”,合在一起便是telescope。
——《英语发展史》
材料三:16世纪英国人向海外殖民,建立若干殖民地。随着殖民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殖民地的人民开始形成本土意识,最后宣布独立或建立自治政府。于是,英语成为若干国家的官方语言以及那些国家的人民的母语。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确立英语在本国的官方语言地位。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历史上曾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语已经被殖民主义者自上而下地灌输给当地的人民,特别是当地的上层人士和亲英阶层。这就为那些国家独立后确立英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准备了部分条件。在过去的3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英国以及它所衍生出来的英语文化圈,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际贸易等诸多方面始终保持着优势地位,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制造源和输出源,从而把英语带向了全世界。同时英语也广泛吸取了大量的外来语汇,成为语词最丰富、密集的语言之一。
——《英语全球通用语言地位的形成》
材料四: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知识工具,是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的重要载体。一种语言对于知识、思想和文化等的承载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世界语言之林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国家掌握他族、他国语言的能力和对外传播本族、本国语言的能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思想和科技资源,同时也要与世界各国分享自身发展和世界认知的经验、知识和方案,贡献中国对于人类未来发展的理念和方案。这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路径。
——姜锋《教育强国建设与外语教育的时代责任》《神州学人》(2023年第7期)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