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
A. | 将大小相同的K和Na放入等体积的水中,钾比钠反应剧烈 | 钾元素的金属性比钠元素强 |
B. | 将Ba(OH)2•8H2O和NH4Cl晶体在小烧杯中混合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变凉 |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
C. |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石蜡油加强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 石蜡油的分解产物都是烯烃 |
D. |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FeCl3溶液,产生气泡的速率比不加FeCl3溶液的快 | FeCl3可以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起了催化作用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 | 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 |
B | 证明NH4Cl溶液能促进Mg(OH)2固体的溶解 | 向两份等量Mg(OH)2固体中分别加入等体积蒸馏水和NH4Cl溶液 |
C | 证明Al2O3的熔点比Al高 | 把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熔化 |
D | 证明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 将Fe(OH)3胶体过滤后所得滤液置于暗处,再用激光笔照射滤液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 溶液和CuSO4溶液 | 均有固体析出 |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
B | 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后,再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煮沸 |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 淀粉未水解 |
C | 向苯酚浓溶液中滴入溴水,振荡 | 无白色沉淀产生 | 苯酚与溴水不反应 |
D | 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KMnO4溶液褪色 | 不能证明乙烯能使KMnO4溶液褪色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
B | 向盐酸中滴入少量NaAlO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AlO2-与H+未发生反应 |
C |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
D |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某溶液 | 有白烟产生 | 该溶液可能是浓盐酸 |
选项 |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a |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 活动性:Al>Fe>Cu | |
B | b |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 氧化性:Cl2>Br2>I2 | |
C | c |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 | 溶解度:AgCl < AgBr < Ag2S | |
D | d |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非金属性:Cl>C>Si |
| | | |
A.推断C、Si、Cl的非金属性强弱 | B.灼烧海带以提取海带中的碘 | C.探究温度对平衡2NO2 | D.验证溴乙烷的消去产物是乙烯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