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年辽宁大石桥第二高中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中国和西欧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发展史
历史时期 | 中国 | 西欧国家 |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
③16世纪 | 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能被代表。” | 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④18~19世纪 |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 卢梭:“人民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有人们直接指使,不能被代表。” |
| 同情行将消逝之封建 | 承认正在萌长之专制 | |
积极 | 同情宗法 | 反对宗法 | 放弃宗法 |
①贵族观点 | ②平民观点 | ③君主观点 | |
消极 | 放弃一切制度 | ||
④个人观点 |
著作 | 重要内容 |
《明夷待访录》 |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日知录》 |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 |
《读通鉴论》 | 天下之治,统于天子者也,以天子下统乎天下,则天下乱。故封建之天下,分其统于国:郡县之天下,分其统于州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