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下列哪一思想(  )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举一反三
现代化,这是中国人民上百年来共同追求的主题。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这些伟人的探索其实都是一个主题——追求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理想】

材料一: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应“时势之要求”,第一次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摆脱贫困,实现民族复兴的意愿。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的近代化理论。

【第一代现代化】

材料二:中共七大毛泽东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中国”。1953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此后,他们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第一代现代化的巨大成魏。

——李卉《论毛泽东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中国现代化思想》

【第二代现代化】

材料三:邓小平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与毛泽东依靠精神鼓励搞“大跃进”截然不同,邓小平认为中国必须改弦易辙,必须打破封闭的经济,他打算开放一部分市场,引进外国的技术、设备、资奉和管理经验。必须建立一种制度,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奖励那些促进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人。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第三代现代化】

材料四:2008年北京市政府率先提出“绿色北京”发展计划。预计到2020年把北京初步建成“绿色现代化世界城市”。绿色北京的创新可以概括为1:产业发展高端化,生产清洁化,淘汰劣势产业;营造绿色生活,引导绿色消费,鼓励绿色出行;环境优美化,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加强污染防治;资源高效化,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循环经济。进入21世纪,北京为中国的第三代现代化树立了榜样。

——俞可平《中国未来三十年》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四:对于孙中山领导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胡锦涛认为,20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

——摘自《中共领导人眼中的孙中山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思想解放】

材料五:辛亥革命……给予孔子儒学以 巨大的冲击。但是……袁世凯宣布“整饬(整顿)纲纪”,恢复学校“祭孔”“读经”,颁布《祭孔告令》,声称“……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一时尊孔复辟,气焰嚣张……因此,“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就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