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江西省景德镇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17班)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新鲜的马铃薯泥、蒸馏水、酒精灯、温度计等.
二,实验步骤
步骤 | 试管编号 | ||||
a | b | c | d | e | |
加入试剂 | 3%H2O22mL | 3%H2O22mL | 3%H2O22mL | 3%H2O22mL | 2mLH2O |
设置反应条件 | 常温 | 常温 | 常温 | 0℃ | 常温 |
蒸馏水 | FeCl3溶液 | 肝脏研磨液 | 煮熟的肝 脏研磨液 | 肝脏研 磨液 | |
剂量 | 2滴 | 2滴 | 2滴 | 2滴 | 2滴 |
观察气泡产生 |
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淀粉琼脂培养基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①将绿豆种子浸泡促使其萌发,然后经去皮、研磨、过滤等一系列操作后得到淀粉酶提取液.
②用干净剪孔器在滤纸上剪取6片圆形滤纸片,滤纸片作下表所示处理.
滤纸片编号 | 滤纸片浸入的溶液或试剂 |
1 | 淀粉酶提取液 |
2 | 稀盐酸 |
3 | 稀碳酸钠溶液(弱碱性) |
4 | ? |
5 | 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 |
6 | 蒸馏水 |
③将处理后的6片滤纸片分别覆盖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基的表面(如图1),将培养基放在35℃的恒温培养箱内约30min.
④取走滤纸片,将碘液倒入培养皿内,1min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⑤观察培养基表面出现的“清晰区”(非蓝色区域),并比较大小(如图2).
请分析回答:
(1)制备淀粉琼脂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blank#}1{#/blank#}
(2)萌发的绿豆种子中淀粉酶含量较高,这是因为{#blank#}2{#/blank#} .
(3)表中“?”处表示的溶液或试剂是{#blank#}3{#/blank#} .实验中要求剪取的圆形滤纸片大小相同,这属于控制实验的{#blank#}4{#/blank#} 变量.
(4)图2中,淀粉琼脂培养基的表面出现“清晰区”的原因是{#blank#}5{#/blank#} .2、3号与6号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说明{#blank#}6{#/blank#}
(5)本实验的结论是{#blank#}7{#/blank#}
实验操作 | 试管 | |||||
A | B | C | D | E | F | |
1、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mL | + | + | - | - | + | - |
2、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1mL | - | - | + | + | - | + |
3、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1mL | + | - | + | - | - | - |
4、加入蔗糖酶溶液1mL | - | + | - | + | - | - |
5、加入蒸馏水1mL | - | - | - | - | + | + |
6、酶促水解反应 | 摇匀,37℃水浴中保温10min | |||||
7、向每个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1mL | 摇匀,50—65℃水浴中加热1—2min | |||||
8、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的变化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