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江苏省无锡市青阳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摔打成就人生

      ①侗族人的孩子五岁、十岁、十五岁要经历过三次滚烂泥巴,能够从烂泥巴的一头顺利地滚至烂泥巴的另一头,就说明这孩子已经具备了成年人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父母们方可一致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成为了成年人。今后孩子的事情父母们将不再像以往那样,事事过问,以后子女成长的道路走得如何几乎全凭孩子他自己。

      ②人生的征途中,能够滚上几滚烂泥巴算得上是一件幸事。“做任何事情,几乎不需要付出多么大的汗水,不需要三番五次的思考,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将事情做到自己计划的标准,取得成功。”坦白地讲这是身在人世间每一个人都渴望不已的事情,可是有些事情偏偏就不是那样的一帆风顺,不会那样的简简单单,其间若想成功,付出的是比常人多几倍的汗水,耗尽的是常人看来几乎不可能花出的心血、叹息、苦水、无奈、哀伤、荆棘、崎岖。因此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征途中,不可能全是整洁平坦的大道,脚下迎来不平的沟坎,闯进畏惧的荆棘,遭遇人生的烂泥巴也是在所难免的。遇见了人生的烂泥巴,畏惧退缩,停滞不前终究不是正确的选择,怎么办才好?别无选择,只有满怀信心,鼓足全身的勇气,滚过战胜人生的烂泥巴,才会迈向新的征程。

      ③“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也因李陵之祸,得罪于汉武帝,被武帝处以宫刑,幽于缧绁,靠着执著的追求,凭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才会“述往事,思来者”,发愤著成了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史家之绝唱《史记》。可见我们中国历史上那些先贤大家们之所以取得一番成就,也并非一帆风顺的。他们也遭受了人生的苦痛,凭着坚定和执著,经历并且滚过了他们自己人生的烂泥巴,做出了流芳百世、受人尊敬的杰作,成就了他们人生的辉煌。由此看来,人生的征途中,能够滚上几滚烂泥巴倒也算得上是一件幸事。

      ④滚一身烂泥巴,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反反复复地起起伏伏多少次,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人生。老家也有这么一句话“要想人前显贵,背后必须受罪”。话中之意无疑也是讲的这道理。旧时乡村那些民间老艺人,吹鼓乐的唢呐手,为了家庭的生活,离家百里,拜师学艺,为了将几个音律演奏到位,真不知受到师傅们的多少呵斥,为了学好向往的唢呐鼓乐艺术,有多少做徒弟的不都是默默忍受着?为了成为百里八乡有名的说书人,有多少人白天走街串巷,夜晚还要强忍着眼睛的疼痛阅读评书蓝皮话本,一遍遍地自言自语反复练习?著名豫剧艺术家常香玉大师,不经过穷苦生活的逼迫,不经过辛勤劳苦几十年游走乡村的大量演出和潜心钻研,怎么能够在戏曲艺术的花园里独树一帜,成为受人尊敬的艺术大家?

      ⑤“玉不琢,不成器”“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这些解释“人生烂泥巴”道理的话语还少么?

      ⑥同样,我要说的是“人不摔打不成才,人生需要摔打,经过摔打后的人生方可成就真正的人生”,你说不是么?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文开头讲侗族人的孩子滚烂泥巴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第①段中加横线的“几乎”这个词语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4)、第③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爱与孤独
      ①爱和孤独是人生最美丽的两支曲子,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爱的心灵会孤独,未曾体味过孤独的人也不可能懂得爱。由于怀着爱的希望,孤独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
      ②不止—位先贤指出,—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最可怕的痛苦。所谓分享和分担,未必要有人在场。但至少要有人知道。永远没有人知道,绝对的孤独,痛苦便会成为绝望,而快乐——同样也会变成绝望!
      ③交往为人性所必需,人生之常态,而它的分寸却不好掌握。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我相信,前—种交往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它是马丁•布伯所说的那种“我与你”的相遇,既充满爱,又尊重孤独;相反,后一种交往则是熙熙攘攘的利害交易,它如同尼采所形容的“市场”,既亵渎了爱,又羞辱了孤独。相遇是人生莫大的幸运,在此时刻。两颗灵魂仿佛同时认出了对方,惊喜地喊出:“是你!”人一生中只要有过这个时刻,爱和孤独便都有了着落。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一个人能有成就,首先是因为他对那件事有兴趣。兴趣是什么呢?就是人追求完美事物的一种本能。孩子对糖块有兴趣,老人对忆旧有兴趣。人们对休闲、娱乐、美食、华服有兴趣,更对学习、开拓、创造有兴趣。
       ②兴趣是人的天性,人要学会发现兴趣,保护兴趣,扩大兴趣。“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这句话是没有错的。兴趣是寂夜里飘着的萤火虫,常在你不经意时灵光一闪,有人及时捕捉到了自己的兴趣,有人却在兴趣敲门时木然无应,错过了机遇。歌德的父亲安排歌德学法律,他却对文学、科学有兴趣;伽利略的父亲安排伽利略学医学,他却对物理、天文有兴趣。每一届诺贝尔奖公布后,记者总要向得主提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从事这项研究?”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不为什么,就是因为对它感兴趣”。
       ③达尔文小时候对生物有兴趣。一次,他在野外看见一只未见过的甲虫,就用右手捉住;又见一只,即用左手捉住。这时又发现第三只,情急之下他将一只放入口中,腾出手来去捉第三只。不想嘴里那只甲虫放出一种辛辣刺激的液体,他“哇”地一声,三只全跑了。可以看出,这时他的兴趣还是一种孩童式的天性。但是,由此出发,他后来毅然参加了贝格尔舰的环球考察,一走五年。每到一地,就采挖生物标本,托运回国。五年后,他定居伦敦郊外潜心研究这些资料,冷板凳一坐就是20年。1859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创立了进化论。对于达尔文而言,是目标和毅力巩固和延伸了他的兴趣。可见,要取得成就,还得将它转化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
       ④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兴趣还得转化为一种责任,必得担大责,才能有大成。比如许多文学少年,当初只是因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而对文学产生兴趣。但真正要成为大作家,如鲁迅,则非得有为时代、为民众立言的责任心不可。至于说到社会活动家,更是要心忧天下,以身许国。兴趣只有在注入了毅力和责任之后才算成熟,才能抗风雨,破逆境,到达胜利的彼岸。
       ⑤总之,兴趣是成就人生的一粒种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先得找见自己的兴趣是瓜还是豆。只要我们像达尔文、鲁迅一样,一开始就认定要收获硕果,栉风沐雨几十年,就一定能享受到秋收的喜悦。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团雾——高速公路上的杀手

       ①2013年6月4日6时许,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833-841千米路段,东西两侧车道突发16起交通事故,共造成56车相撞,致14人死亡。

       ②有关人员在分析上述事故的发生原因时发现,造成这些严重交通事故的杀手就是团雾。

       ③从气象学意义上讲,团雾的本质也是雾。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那些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就是团雾,秋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或是清晨6-8时,较容易出现团雾。团雾的形成,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其易出现的地域一般为地势低洼、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另外,雨后山区的高速公路地段也较易出现团雾。

       ④与普通的雾相比,团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与大雾弥漫有所不同,团雾的势力范围比较小,就像一朵落在地上的云彩,团雾似的,四顾朦胧,团雾以外,视线良好;第二,团雾内能见度很低,一般只有10-20米;第三,团雾覆盖范固呈分段形态,有的地方雾很少,有的地方雾很浓;第四,团雾的覆盖面积大小不一,大的团雾覆盖区域长约5000米,小的团雾覆盖区域长度仅有1000米。

       ⑤团雾因其飘浮不定和能见度低的特点,而被称为“高速公路杀手”。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⑥团雾的危害之所以这样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⑦首先,团雾的特性造成了其在高速公路上多发。团雾不仅能在大雾天气中现身,就是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在局部区域内出现。

       ⑧其次,驾驶员视觉的明暗适应特性不佳,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明适应指的是,人们从暗处走到明处,视觉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正常情况下,人眼需要1分钟能完成明暗适应性的转换。暗适应就是由明到暗,人的视觉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比明适应慢得多。一般情况下,人眼需要15分钟才能恢复一半的视觉感受性,大概40分钟才能完全恢复。因此驾驶人由明朗路段一下子进入团雾路段时,周围环境的能见度大幅降低,人眼不能迅速适应,视力无法得到及时恢复,由此造成反应滞后,导致交通事故多发。

       ⑨再次,人类的知觉会因参照物的不同而产生错觉,使得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由明朗路段驶入团雾路段时,虽然驾驶员会本能地采取制动措施以降低车速,但往往会因为知觉错觉,低估进入团雾路段的车速。这就非常容易使前后车发生追尾。

       ⑩最后,人类的反应特性也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交通刺激信号,并对其中影响交通安全的信号做出反应。选择反应时间的长短,与刺激信号的辨别难度有关,辨别难度越大,反应时间越长。当车辆驶入团雾区后,四周白茫茫一片,降低了车辆给驾驶人的刺激强度,增大了驾驶员的辨别难度,使得他们很难从周围的环境中把车辆辨别出来,也就是使驾驶人的反应时间变长,从而延长了车辆的制动非安全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增。

       ⑪此外,还要考虑驾驶人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与团雾区能见度低的负面效果相互叠加,这也是造成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⑫那么,面对团雾,我们该怎么办?

       ⑬公安部交管局的专家提醒大家,驾车出行前要充分考虑天气情况,注意沿途天气预报。一般来讲,当低层水汽条件比较好的时候,团雾更容易出现,尤其是雨后一两天,如果天气晴好,就比较容易在清晨出现团雾。

       ⑭同时,驾驶员行经团雾多发路段需加倍注意,如遇突发团雾,应保持镇定,不要慌乱,减速行驶。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1期,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一生择一事”足矣

    ①今年4月,《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去世,引发了全社会对这位秉持“一生择一事”严肃创作态度的作家的追忆。他的创作生涯长达50余年,一生只为文学而努力。为写这部小说,他打了无数遍腹稿,阅读了大量经典名著和非文学书籍;而整个创作过程,又花了陈忠实整整6年时间。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写作这一件事情上,《白鹿原》几乎耗尽了陈忠实的全部气力,却也最终让他抵达自己的人生之巅。在多元化的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青年人应该像陈忠实一样,“一生择一事”,即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②诚然,青年人寻求个性独立、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无可厚非。然而,那些“一生择一事”,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的成功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时代精神的视角。

    ③前段时间,电视上报道了一则新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车洪才36年编250万字《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之一,我国掌握这门语言的不到百人。编纂这本字典,最初是完成国家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的任务。后来有关部门把这件事都忘记了,车教授却在没有一分钱稿费的情况下自己垫钱坚持把字典编完。如今,《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车洪才用自己的坚守实现了年轻时的自勉:奋少壮之勇力,攫智库之珍奇,建丰伟之功,立不灭之绩,完终身之夙愿,尽人世之大义。

    ④任正非和华为公司,是另一个“一生择一事”成就的传奇。当问及任正非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坚持只做一件事”,不炒股、不做房地产、不上市,28年坚定不移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⑤世易时移,青年群体始终是推动国家创新和进步,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虽然今天的青年不同以往,个性更加独立、思想更趋多元,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不管人生目标多么宏大,理想多么高远,只有秉持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信仰,才可能成为具有新认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

    ⑥正可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陈忠实的“一生一部作品”、车洪才教授的“一生一本词典”、任正非的“一生攻陷一道‘城墙口’”,他们的成功,正是充满理想,并为之倾尽全力不懈奋斗的结果。这种“一生择一事”的坚守,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我们拥有因奋斗而充实无悔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苦是人生的补药

有哲人说,苦是奋进人生的一种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社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

    志从苦中砺,“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古往今来,举凡抱负高远者,必先立志献身:献身信仰历程,必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辛磨砺。正是这样的人生炼,才使思想跃然升华。信念愈加坚定、毅力不断坚强、人格日臻完善,从而实现远大的人生抱负。朱德、贺龙等无数老一革命家,立志献身信仰,或舍弃高官厚禄,成告别富裕生活,失志投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皆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正所谓,吃苦励志,苦生芳华。

    才从苦中长。立学,是奋进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立学成才,尤须呕心沥血、渐入佳境的修炼与升华,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阐述的三重境界:始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才不惧苦,就能苦出才学,苦出功底,苦出硕果

    功从苦中建。没有汗水,难有收获:安于享受,难以建功,坚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坚忍乃创业者的特质,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着,一直挺来成功的曙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艰难攻关;体育健将摘金夺银的背后,是千锤百炼的艰辛付出;名师名角一鸣惊人的背后,是厚积薄发的艰苦练功。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坚忍36年苦战,才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艰辛勘探了1000多处重峦洼地,终于找到安装“天眼”的最佳位置。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然而,在当今社会,总有一些既想舒心获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吃苦受累,让梦想成了梦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出力,让愿景成了泡影;有的想升迁而不想作为,让机遇成了“危机”。殊不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开拓精神,必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阅读

祝你吃一点苦头

[美国]约翰·罗伯茨

①每次的毕业典礼上,都会有演讲者来到众多踌躇满志的学子面前。他们几乎都会说着同样的一些话:“今天是个开始,不是结束,你们应当向前看。”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不过我觉得如果你们正在思考以后要走的方向,最好先知道自己此时的位置,并且要学会向后看,也就是回顾过去。如果回顾一下第一天来上学时的情景,你会想起,当时的你有一种孤独感。也许你还会想起自己有一点害怕和焦虑。可是你看现在,你的身边都是朋友,你对即将进入的新学校也充满了信心。

②想想为什么会这样,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想到自己的变化,你也许会感谢在体育场上、在宿舍里鼓励你的朋友们。你的自信不是因为自己做的每件事都能成功,而是因为有了朋友的帮助,你不再惧怕失败。真的失败了,你会爬起来再次尝试。如果你再次失败,也许就需要转而进行其他尝试。但是你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不只是因为你的成功,而是因为你不怕失败。

③一般来讲,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者还会祝愿你好运,还有其他美好祝福。我不想那样说,并且会告诉你原因。在今后的一些岁月里,我祝你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那样你就能知道公正的价值。我祝你会受到别人的背叛,因为那样你就能懂得忠诚的重要。抱歉我这样对你说,但是,我祝你会时常有寂寞的时候,那样你就不会把友谊视为理所当然。再者,我祝你时常遇到坏运气,那样你就能意识到“机遇”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并且会理解,其实你的成功不完全是应得的,别人的失败也不完全是应得的。你失败的时候,我希望你的对手时常对你的失败幸灾乐祸,这是你理解体育精神的重要性的一种方式。我祝你有被别人忽视的时候,这样你就能知道倾听他人声音的重要性。我祝你能遭受一点痛苦,那样你能从中学到同情心。不论我是否祝愿你,这些都是你将来一定会有的经历。你是否能从中得到收获,要看你从不幸中得到启迪的能力。

④你可能还希望演讲者能给出一些建议。演讲者能给你提出的最多建议,是让你活出自我。众口一词可能让你觉得有些老生常谈,但是你就是应该活出自我。不过你应该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人们对你说“活出自我”,是他们不希望你按照别人给你定下的标准生活。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你就无法活出自我,而且只有进行思考,你才能知道自己是谁。

⑤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不经历磨难的人生没有意义。”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只管放手一搏”或许是一句有用的箴言,但是在考量如何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时,它就不是一句很好的箴言了。要想过上舒服的日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图舒服。我建议,无论你取得什么成就,都不要有居高临下之感。

⑥我给你的最后一条建议很简单,但是我觉得能对你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每个星期,你应当给一个人写一封信,比如写给你以前的老师,感谢他曾经给你的帮助和鼓励。不是电子邮件,而是手写信件,大约需要十分钟。写完后贴上邮票,寄给对方。一年下来,会有几十个人因为你的亲笔信而感觉到你是如此与众不同。

⑦大约五十年前,美国哲学家、音乐家鲍勃·迪伦作巡回演出期间,很是想念他四岁的儿子杰西,于是写了一首诗送给杰西。这首诗充满了父母对于儿女的希望,诗中表达的愿望是美好的,是永恒的。 下面,我就以这首诗作为演讲的结束:

愿上天的庇护与你同在,

愿你的美梦都能成真。

愿你与人为善,也获人相助,

愿你造一把通往繁星的云梯,

你可以攀登到每颗星星之上,

愿你永远年轻。

愿你长大后正直无私,

愿你懂事后真诚善良,

愿你永远知晓真理,

所到之处都有光明照亮方向。

愿你勇敢无畏,

百折不挠,意志坚强。

愿你总是忙碌充实,

愿你脚步永远轻盈敏捷。

愿你有一个坚强信念,

暴风雨来临时,

你的心中总是洋溢着快乐,

愿你的歌曲永远为人传唱,

愿你永远年轻。

(本文为 2017年6月3日美国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新罕布什尔州卡迪根山中学毕业典礼所作演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