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小黄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州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黄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州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在所取气体中加入 | 含有二氧化碳 |
【查阅资料】
①红磷的着火点(即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②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收集到的竹子中的气体的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①两个方案实验时第一步操作均是
②按照方案二探究时,凸透镜照射后,广口瓶中的实验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打开止水夹后,实验现象是,如果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则实验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原因是.
③经过A,B两组同学们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物质 | 杂质 |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 |
A | 氮气 | 氧气 | 木条,点燃 |
B | 稀硫酸 | 稀盐酸 |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
C | 氢氧化钠溶液 | 氢氧化钡溶液 |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
D | 氯酸钾 | 氯化钾 |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
小刚认为氢氧化钙可能变质所依据的化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lank#}1{#/blank#};
猜想:①该固体未变质;②该固体部分变质;③该固体完全变质.
设计实验:
操作步骤 | 现象 | 结论 |
{#blank#}2{#/blank#} | 有气泡产生 | 证明该固体已经发生变质 |
另取少量瓶中的白色粉未加入水中后,再取少许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 {#blank#}3{#/blank#} | 证明该固体未完全变质 |
结论:通过现象分析,小刚确定猜想②成立.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