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中考专题系二十 中国古代史(二十)
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②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①在浙江一带得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②在淮河流域种植大片棉花
③在成都地区经商时携带纸币 ④能在东京买到景德镇的瓷器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皆化而同之。
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材料二: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上述材料均选自《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