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汉阳铁厂 ④湖北织布局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翻开有关近代中国历史的读物,你常常会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一词。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虽然在对外关系中还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式,但实际上已被迫纳入不平等条约体系,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破坏,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另一方面,列强势力的入侵,破坏了中国原有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近代新式工业的逐步兴起。上述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就使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一般来讲,这个过程开始于鸦片战争,形成于20世界初年,终结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材料 近代西学传播
西学称谓的变化
“夷务”、“洋务”“西学”、“新学”
外来词流行语
火轮车、机器、议会、同志、革命、德先生、赛先生、民主、苏维埃
解读材料,并从上表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1895年,北京13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由此也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实现中国梦,首先须顺应时代潮流】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实现中国梦,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材料二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