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时间 | 0 | 3 | 6 | 9 | 12 | 15 | 18 | 21 | 24 |
植物Ⅰ气孔导度 | 38 | 35 | 30 | 7 | 2 | 8 | 15 | 25 | 38 |
植物Ⅱ气孔导度 | 1 | 1 | 20 | 38 | 30 | 35 | 20 | 1 | 1 |
(注:气孔导度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其单位是mmol CO2•m﹣2•s﹣1 , 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
(1)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真核生物,它与大肠杆菌的主要区别是{#blank#}1{#/blank#} .青蒿素治疗疟原虫的原理是: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以与疟原虫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使细胞膜失去{#blank#}2{#/blank#} 功能,从而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
(2)在适合生长的氮浓度范围内,探究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蒿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①青蒿叶肉细胞内的ADP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blank#}3{#/blank#} , 光合作用产物C6H12O6中的氧来源于原料中的{#blank#}4{#/blank#} .
氮素水平 (mmol•L﹣1) | 叶绿素含量 (μg•cm﹣2) |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 气孔开放度 (mmol•m﹣2•s﹣1) | 胞间CO2浓度 (μL•L﹣1) |
5(低氮) | 86 | 19.4 | 0.68 | 308 |
10(中氮) | 99 | 20.7 | 0.84 | 304 |
15(偏高) | 103 | 21.4 | 0.85 | 301 |
20(高氮) | 103 | 22.0 | 0.84 | 295 |
②从表中可知,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blank#}5{#/blank#} ,气孔开放度{#blank#}6{#/blank#} (限制/不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③高氮组比偏高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高,而叶绿素含量相同,推断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参与光合作用的酶{#blank#}7{#/blank#} .
④为使实验数据更可靠,在控制好无关变量的基础上,应针对每个氮素水平条件下设置{#blank#}8{#/blank#} .
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点时植物细胞中会产生ATP的场所是{#blank#}1{#/blank#}
(2)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原因是此时{#blank#}2{#/blank#} .
(3)如果该植物处于密闭的空间中,CO2吸收速率也如图所示,则密闭空间中CO2在{#blank#}3{#/blank#} 点浓度最高,O2在{#blank#}4{#/blank#} 点浓度最高.
(4)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测量指标 分组 | 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 | ||
5×10﹣5 | 5×10﹣4 | 5×10﹣3 | |
叶片中X的浓度/mol•g﹣1(鲜重) | 2.47 | 2.97 | 9.28 |
叶片中的气孔导度/mol•m﹣2•a﹣1 | 0.54 | 0.43 | 0.27 |
①以上方案有2个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正.{#blank#}5{#/blank#}
②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气孔开启程度{#blank#}6{#/blank#}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