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东台市八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绿色技术

      ①所谓“绿色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在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绿色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贡献使得绿色技术随着全球环保事业的全面兴起而逐渐成长。

②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该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也很快,目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出389种绿色食品

      ③绿色技术决不能仅仅局限于食品行业,实际上大量的、更先进的绿色技术集中于高技术产业,像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全世界能源的90%都来自于此,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这些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危害严重。因此可更新的、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就成了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美国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一种能代替石油的植物——藿藿芭,这项研究为新能源的开发开创了广阔的前景。1992年,日本就研制出了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使用时既无有害气体排出,又不发噪音。

      ④诚然,绿色技术仅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一种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依靠科技,还会发明和创造出更多的办法来发展经济,保护人类共同的生态环境,让绿色在地球上长驻,让我们的星球更欢快地在太空旋转。

                                                                                                                                                                            (选文有改动)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2)、文段②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你说说其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绿色能源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针对当前互联网现状,一些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的“绿色网站”,你认为这其中的“绿色”一词的含义具体又是指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寒夜有灯苦读书 

                                                                                                                    胥加山
  ①读小学时,因生活贫困,家处偏僻,家里一直没通上电。没有电的夜晚,春夏秋日天长还好过,趁天黑前完成作业就行了。可一到冬天,白天那么短,放学回家的路上,天就黑了。吃饭可以摸黑吃,作业可不能摸黑写呀!于是母亲就用废墨水瓶做了个煤油灯。母亲的手很巧,在瓶盖上钻孔、用铁皮卷灯芯空管、用棉花捻灯芯……一切准备好,母亲又把废墨水瓶擦干净,往墨水瓶里倒满煤油,让灯芯浸湿煤油,划着一根火柴,点燃,片刻老家的土屋里充满了光亮,喜得我们涨红了脸……
  ②有煤油灯相伴的夜晚,读书写字,是件多么幸福温馨的事呀!母亲从不让一点光亮浪费。我们兄妹围着煤油灯做作业时,她也丢下能摸黑做的活儿,借着如豆的灯光,或缝补衣服,或纳鞋底。父亲也被她吩咐在一旁或搓绳,或编织渔网,就连家中的老黄狗和大黑猫也在灯光下和平相处玩闹着……
  ③煤油灯的上熄是由母亲掌管的,因为煤油也是家中的一项开支。为节约开支,母亲总是精打细算,坚决反对我们在灯光下打闹玩笑。她认为灯是为学习而亮的,因而幼小的我们就学会了珍惜灯光。然而当我们上到四五年级的时候,学会了阅读,母亲却变得很大方,时常倒满煤油,她纳鞋底陪着我阅读至深夜……由于在煤油灯下阅读时间太长,鼻子间常挂着两道黑灰。第二天一时没发现,上课时,常被人笑话。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家中能有一盏玻璃罩子灯,因为那时一般人家都用上了玻璃罩子灯。
  ④家中用上玻璃罩子灯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但煤油是有计划的,母亲总是托人想多买回些,可一次次总是落空。母亲每天把玻璃罩子擦个晶亮,把灯芯旋到最低,这样既保证了亮度,又节省了煤油……后来,我的一位英语老师知道我有夜读的习惯,她请在乡供销社工作的哥哥为我捎来10公斤煤油,且免费!
  ⑤读初三,学校要求住校。那时学校早通电用上日光灯,可学校每晚十点半准时熄灯,这可苦了有夜读习惯的我。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省吃俭用买了个手电,每晚偷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和书中的人物同悲喜……
  ⑥我离家去外市读中专,家里也通上电,母亲信中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当时我就想,放假回家一定买盏台灯夜读至天明……然而中专四年,父亲的病一年重于一年,我的台灯梦想也一拖再拖,直拖到参加工作。
  ⑦说起那盏陪伴我有12年的台灯,还有一个小故事。那年我刚参加工作,我把工资全给了父亲看病,晚上看书,只能在职工宿舍里就着100瓦的大灯泡下夜读,后来怕影响同事们休息,时常蹲在厕所里夜读。一次被值班的工会主席发现了秘密。那一年,我获得“先进工作者”,看别人获得奖品不是热水瓶就是洗脸盆,唯独我获得一盏精致的小台灯。后来才知道,那是工会主席特意奖给我的,鼓励我夜读更多的书……
  ⑧台灯梦圆了,我夜读的劲头更足了,也正是那盏台灯的陪伴,我爱上了写作。
        ⑨从                       的演变,光亮一次比一次照亮我夜读的心灵,也象征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正朝着更光明处前行……

阅读短文《跟自己比》,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②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③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④女作家乔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就会有差别。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刚才的你跟现在的你……如果在它们之间用减法,结果往往不会是零,要么是负数,要么是正数。也就是说,你可能进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宽容了或更加狭隘了,宠辱不惊了或更加浮躁了……

       ⑤因此,在成长中,我们不能总是前进,有必要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现在,也就是让“旧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实地进步了,升级了,那么就要沿着脚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点迈进;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总结、反省,寻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让自己取得进步和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⑥蒋勋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问一位学植物学的朋友:“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的一样,会怎样?”那位朋友告诉他:“那它就会被淘汰。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看来,要想有声有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盲目地跟人比较,胡乱地模仿他人。跟自己比,守住自我,才是正道。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女儿的一封信

刘墉

       今天我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时候,你过来瞄了几眼,说:“奇怪,这个达文波特为什么没表情?她赢球没露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失分好像也不在乎。”当时我笑笑,对你说:“就因为她没有得失心,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高手哇!”

       其实,很多顶尖高手在赛场上都这样。我记得2000年全美高尔夫职业赛时,“老虎”伍兹到最后一天早上,还落后七杆,下午居然反以两杆赢得冠军。他对记者说:“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什么戏剧性 , 因为当时只专心比赛,我关心的就是怎么打好下一杆。”

       比赛到最后往往比的是“心理”,谁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发挥出原有的水准,谁就能获胜。因为比赛时状态容易失常,选手能保持原来的水平就已经不错了。你看世界溜冰大赛,选手练习的时候,是不是个个神勇?连名不见经传的都能连着三转跳。但是到了正式比赛,面对满场观众和电视转播,却又一个接一个摔跤。

       除了在赛场上要有一颗平常心,赛前保持体力也是重要的。想想如果一张弓总被拉满 , 即使不用时,也用东西撑开,它能有力量吗?当然没有!它平常必须放松,到张弓射箭的时候,才能表现最佳的弹性。

       所以好的选手,无论他是运动员,还是作文、演讲比赛的参与者,在他比赛之前,甚至前一阵,都会特意让身体休息。只有在真正比赛时,才使出全力。有些人甚至在动静之间,判若两人。

       我以前有个学画的女学生就如此,她上课时羞羞怯怯,好像连有问题都不敢开口,但她居然是华人圈有名的演艺天才。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台上又唱又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后来常想,那些明星之所以在台上能魅力四射,都因为私下尽量收束自己,保留发光发热的能量。他们的“一飞冲天”,来自“三年不飞”;他们的“一鸣惊人”,来自“三年不鸣”。

       你记不记得去年年初我们在北京时,有人在席问谈到太空人杨利伟?说上太空的前一晚,有人偷偷到他房门外听,里面传出呼呼大睡的声音。第二天,太空船穿出大气层,那最危险的时候,杨利伟的心跳居然也不过七十几下。养精蓄锐,临危不乱,他才能成功啊。

       孩子,你未来会面对许多大的考验、大的比赛,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这番道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淡竹

苏沧桑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②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③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抓住土壤,变成屈曲盘桓的藤萝,向百鸟献媚,与昆虫讲和,向风霜妥协,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④可是,他的骨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因为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⑤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本性上的宽容与谦逊,也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睿智。他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好友促膝长谈、开怀畅饮,在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和清风明月的和唱中,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那一节节空缺里,是永远的满盈。

    ⑥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的颜色——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⑦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萌,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⑧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是(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        , “                             ”。

    ⑨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卑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⑩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腊月·故乡

①腊月在一年的年底,故乡在一个人的心底。

到了腊月,人们就会想起故乡。“腊月”本是一个与冷有关的词,但就是那么怪,腊月在我整个童年的印象里,竟是丰盛的、喧闹的、蓬勃的,比任何一个月都要红火。

③腊月里的每个晴日,都值得珍惜;每个雨天,也不能浪费。一桩桩迎新年的活计,都热热闹闹的铺展开来。准备年货,缝制新衣,洒扫门闾,换门神,贴春牌……其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忙年食。“腊”通“猎”,跟食物有关,也跟祭祀有关。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到了腊月,人们才舍得在吃上大费周章。炒豆子、炸薯片、蒸年糕、磨豆腐、擀糍粑、杀年猪、熏腊肉、宰鸡鸭、捉塘鱼……里面含着约定的风俗、熟稔的工序、温暖的亲情和喧闹的烟火,那是一帧帧热火朝天、色彩斑斓的流动画卷。

④腊月里,在远方谋生的村人陆续返回。山村就像一个静寂的池塘,多一人,就多一分鲜活与丰盈。渐渐地,满池鱼跳虾跃,整个村庄人喧马嘶,那是浓浓的、暖暖的、热闹的过年氛围。

⑤等到自己在长沙安了家,于我,腊月开始带着淡淡的愁绪。这时的自己,就像那条漫长的乡路,一头系着故乡与父母,一头系着城里的小家与妻儿。故乡是我与父母的故乡,不是妻儿的故乡,他们没在那个山村奋斗、挣扎过,没有那种贴心贴肺的感觉,却为了我的心心念念,每年要在大年三十,与我一起奔赴家乡。晨起,一路颠簸,步履艰难,辗转腾挪;夜深,坑洼泥泞,妻倦儿困,前路漫漫。等到归家,妻儿已然一肚子怨气,却又不好发作,而我只能愧疚心疼。除了故乡,亲人们也在一点点地往岁月深处隐退。又是一年腊月三十,人家喜气洋洋过大年,我们哭哭啼啼送母亲上山,一家人就着葬礼的剩菜剩饭,度过了一个寒冷而漫长的春节。随着人事的变迁,关于腊月与故乡的记忆,也遥遥地抛在了脑后。

⑥近几年,老父亲执意要守在乡下生活,回乡的次数多了,故乡竟变得新奇起来

⑦我想象不出,在我的有生之年,一辆小车可以从长沙我所在的住宅小区,直接开到老家禾坪,一路都是平坦的柏油马路。老屋都湮失不见了,洋楼东一幢,西一幢。远处,茶园、花海、竹林、田间,村前樱桃成簇,水边蒌蒿满地;近前,民宿、书院,咖啡厅、茶室,鳞次栉比,安静内敛。清凉的风里,有大自然的芳香,也有因殷实富足带来的甘甜气息在流转。这种气息,我曾经只有在腊月才能在故乡感受到。

⑧即便是故乡没有改变的地方,也呈现出异质的美丽。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认为那个叫瑶池的村落没有风景,它一地鸡毛,充满了悲欢和离合,就像一幅浮世绘。然而有一回,邻村的一个女孩,在她家的房顶上架了一台摄影机,以瑶池为背景,对着山麓下的一垅梯田拍摄了一上午,又将视频浓缩成三分钟。微雨的天气,四野青翠欲滴,我的瑶池掩映在这浩阔无边的绿意之中,就像许多文学名著里描写过的艳丽的山庄。一部分白云,纱巾般在山腰处神奇地出现,又神秘地消失。更多的白云,大片大片,从故乡的头顶流过,天河一般奔赴天际。

⑨我看得痴了,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 , 我从旧壳里挣脱出来。故乡还是那个故乡,然而我心中,不再背负那份没来由的沉重乡愁。故乡的变化不可阻挡,儿时熟悉的记忆已然湮灭,但只要经常回家,就会有美好而似曾相识的事物不断出现。

⑩告别了物资匮乏的年代,如今,在任何时候返回故乡,心与身都能获得童年时在腊月里才有的慰藉和满足,想起故乡,只一会儿,骨子里所有的荒芜,都变得水灵水润起来。这时才发现,无论一个人多么苍老,故乡永远是他返老还童的秘境,是他丰沛情感的根源,是他人生旅途的原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