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2016届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其地。嗜奇之士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椽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余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有上瞿塘滟澦之          虞:担忧 B、嗜奇之士焉                恨:怨恨 C、诗人文士游眺饮            射:射箭 D、盖得于山水之助者矣        侈:奢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竹间山高者/水行江石悍利 B、杳莫测所穷/庭学试归而求焉 C、余齿益加耄矣/志意常充然 D、多老死其地/会予京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首段写川蜀山水之险,为下文赞扬陈庭学饱览川蜀山水而达到“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作铺垫。 B、作者羡慕陈庭学游历了川蜀的奇山异水、名胜古迹,同时也希望他还能以“坐守陋室,蓬蒿没户”的颜回、原宪为学习榜样。 C、作者认为,山水能使一个人“气充”“语壮”“志意高”,但人的“意气”并不一定都从山水之中而来。 D、作者指出陈庭学之所以能够“其诗益工”,是游历川蜀山水后的结果,认为这与古人所强调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是一致的,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这个道理。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天 台 陈 君 庭 学 能 为 诗 由 中 书 左 司 椽 屡 从 大 将 北 征 有 劳 擢 四 川 都 指 挥 司 照 磨 由 水 道 至 成 都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②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罗洪先,字迭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邵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成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堆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被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生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绘,字敬文。年六岁,便自愿入学,家人以偶年俗忌,约而弗许。伺其伯姊笔牍之间,而辄窃用。未几遂通《急就章》,内外异之,以为非常儿也。及长,仪貌端伟,神情朗隽。河间邢晏,即绘舅也,与绘清言,叹其高远。每称曰:“若披云雾,如对珠玉,宰相之寄,良在此甥。”

    素长笔札,尤能传受,缉缀词议,简举可观。天平初,世宗用为丞相司马。每朝,文武总集,对策王庭,常令绘先发言端,为群僚之首。音辞辩正,风仪都雅,听者悚然。

    武定初,兼常侍,为聘梁使主。梁武帝曰:“黑獭①若为形容?高相②作何经略?”绘曰:“黑獭游魂关右,人神厌毒,连岁凶灾,百姓怀土。高相奇略不世,觇候敌衅,攻昧取亡,势必不远。”梁武帝曰:“如卿言极佳。”前后行人,皆通启求市,绘独守清尚,梁人重其廉洁。

    使还,拜平南将军、高阳郡内史。郡境旧有猛兽,民常患之。绘欲修槛,遂因斗俱死。咸以为化感所致,皆请申上。绘曰:“猛兽因斗而毙,自是偶然,贪此为功,人将窥我。”竟不听。高祖东巡郡国,在瀛州城西驻马久立,使郎中陈元康慰之曰:“孤在晋,知山东守唯卿一人用意。及入境观风,信如所闻。但善始令终,将位至不次。”河间守崔谋恃其弟暹势,从绘乞麋角鸰羽。绘答书曰:“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是时世宗使暹选司徒长史,暹荐绘,既而不果,咸谓由此书。天保初,为司徒右长史。绘质性方重,未尝希事权势,以此久而屈滞。卒赠南青州刺史,谥曰景。

(出自《北齐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

【注】①黑獭:即宇文泰,字黑獭,鲜卑族,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②高相,即高欢,字贺六浑,东魏权臣。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通,并州太原人。弱冠应募,以勇力闻,补骑军队长。晋开运末,汉祖建义于太原,置通帐下。寻从汉祖至东京,累迁为军校。汉祖典卫兵,以通为衙队副指挥使,从讨杜重威,得银青阶,检校国子祭酒。汉祖开国,加检校左仆射。隐帝即位,迁奉国指挥使。

    乾祐初,周祖为枢密使,统兵伐河中。知通谨厚,命之自随,先登,身被六创,以功迁本军都虞候。周祖镇大名,奏通为天雄军马步军都校,委以心腹,及入汴,通甚有力焉。授奉国左第六军都校,雷州刺史。周祖亲征兖州,以通为在京右厢都巡检。时河溢,灌河阴城,命通率广锐卒千二百浚汴口,又部筑河阴城,创营壁。未几,拜保义军节度观察留后,周祖亲郊,正授节度。并州刘崇南侵,命通副河中王彦超出晋州道击之,败于高平。以通为太原北面行营部署,为地道攻其城。俄班师,移镇曹州,检校太保。

世宗即位,以深、冀之间有胡芦河,东西横亘数百里,堤堨非峻,不能扼契丹奔突。显德二年,命通与王彦超浚治之,功未就,契丹至,通出兵迎击退之,遂城李晏口为静安军,四旬而完。又城束鹿及鼓城,并葺祁州。时大兵之后,遗骸布野,通悉收瘗为万人冢。又城博野、安平,往来深、定间,夜宿古寺,昼披荆棘。在安平领百余骑督役会契丹骑数百奄至通率麾下与战日暮大风雨契丹解去擒十余骑。又城百八桥镇及武强县,皆旬日毕。归朝,会攻秦、凤,以通为西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入大散关,围凤州,分兵城固镇,以断蜀饷道。未几,拔凤州,以功授侍卫马步军都虞候。

    太祖奉诏北征,至陈桥为诸军推戴。通在殿阁,闻有变,惶遽而归。王彦升策马逐之,通驰入其第,未及阖门,为彦升所害,妻子皆死。太祖闻通死,怒彦升专杀,以开国初,隐忍不及罪。

(节选自《宋史•韩通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晏列传

司马迁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 ,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 , 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韩凭夫妇

    宋康王舍人韩凭【韩凭,或作韩朋。韩凭与何氏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因为表达了人民的美好愿望,隋唐以后,广泛流传,但以《搜神记》所记为最早】,娶妻何氏,美,康王【宋康王,战国宋国的末代国君,名偃,暴虐无道,溺于酒色,往往射杀臣下,当时称为“桀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城旦,一种刑罚,被处城旦罪的人,发往边地,白天伺察寇虏,夜里修造长城】。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故意把话说得不明白】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衣服经不起拉拽】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夕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指韩凭妻何氏所作自明其志的歌。据《彤管集》,何氏所作之《乌鹊歌》,其词如下:“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康王”】至今犹存。

【注】正文选自晋朝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内的文字是对有关内容的注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瑀伯瑜,吴兴武康人也。父昶,事宋建平王景素。景素谋反,昶先去之,及败坐系狱。瑀诣台陈请得免罪,由是知名。齐尚书左丞殷沵与语及政事,甚器之,谓曰:“观卿才干,当居吾此职。”司徒竟陵王子良闻瑀名,引为府行参军,扬州部传从事。时建康令沈徽孚恃势傲瑀,瑀以法绳之,众惮其强。子良甚相知赏,虽家事皆以委瑀。子良薨,瑀复事刺史始安王遥光,尝使送人丁,速而无怨。乃令瑀专知州狱事。明帝使瑀筑赤山塘,所费减材官所量数十万。帝益善之。为建德令,教人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粟,女子丁半之。人咸欢悦,顷之成林。随陈伯之军至江州。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伯之遂降。及帝即位,时天下初定,陈伯之言瑀催督运输,军国获济。帝以为能。以母忧去职,起为余姚令。县大姓虞氏千余家,请谒如市,前后令长莫能绝。自瑀到,非讼诉无所通,以法绳之。县南又豪族数百家,子弟纵横,递相庇荫,百姓甚患之。瑀召其老者为石头仓监,少者补县僮,皆号泣道路,自是权右屏迹。瑀初至,富吏皆鲜衣美服以自彰别,瑀怒曰:“汝等下县吏,何得自拟贵人!”悉使著芒屦粗布,侍立终日,足有蹉跌,辄加榜捶。瑀微时尝至此鬻瓦器,为富人所辱,故因以报焉。后为信威萧颖达长史,瑀性屈强,每忤颖达,颖达衔之。天监八年,因入咨事,辞又激厉。颖达作色曰:“朝廷用君作行事邪?”瑀出,谓人曰:“我死而后已,终不能倾侧面从。”是日于路为人所杀,多以颖达害焉。子续累讼之。遇颖达寻卒,事不穷竟。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