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三课捕蛇者说课时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 , 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攻占。

(1)、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假道于虞而伐虢。

译文:

②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译文: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举一反三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 , 幽于缧绁 . 乃喟然而叹曰:

       “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 , 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 , 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注释】 ①邸:客舍。②见罢:(只召见)而未加新的任命。③股肱郡:像大腿和胳膊一样重要的郡。④是:这。⑤属:我们。⑥诉:诉讼,说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