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单元评价检测(七)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为乐之至于斯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                                 

于口                                       

一食尽粟一石                                 

可求也                                     

念存想                                     

精神                                       

见之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记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

江湖间唯長大风。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 , 往往罹难。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 , 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国子博士李元规云:“生平游江湖,未尝遇风,用此术。”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顾盼间:形容时间很短。②风景:大风发作的迹象。③四际至地:指四方远至地平线以上,天地相接的整个天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 , 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 , 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选自《梦溪笔谈》)

【乙】

唐将作大匠杨务廉,甚有巧思。尝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碗,自能行乞。碗中投钱,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 “布施。”市人竞观,欲其作声,施者日以千数。

——选自(《朝野佥载》)

【丙】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注释:①生:动词,产生,出现。②子方虫:也作“蚂坊虫”今称黏虫,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作物。③狗蝎:、学名蟬螋(qú sǒu),属于革翅目的昆虫,口器咀嚼式,有强大铗状尾须一对,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④旬日:十天。⑤大穰(ráng):庄稼大丰收。⑥土人:本地人。⑦傍(páng)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⑧将作大匠:官名,掌管修建宗庙、宫室等土木工程。⑨关键:机关。⑩作:发出。⑪布施:施舍。⑫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⑬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⑭迨:等到。⑮目:看,观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注]①休于树:在树下休息。②伛偻:指老人。③提携:指儿童。④洌:清。⑤陈:陈列。⑥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⑦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