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广东肇庆端州区八年级上期末(A)历史试卷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探索出民族复兴之路。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2)、图二译著提出了哪些进步观点?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

举一反三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过往甚密,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引人注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友好交流】

【各自探索】

材料一  “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侵略扩张】

材料一  (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的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  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侵略者燃起的熊熊战火之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以史鉴今】

材料一 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来作榜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

——外交部长王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