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第十七中学春九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这主要是因为()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早期的殖民活动 D、资产阶级革命
举一反三

世界经历了从相互隔绝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了丝路精神的核心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材料三: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引自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四:2014年7月1日,无锡地铁一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如右图),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体现了科技的进步。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材料五: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我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能机器人革命。

——黄晓庆(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

材料六:不同文明的借鉴,普遍原则的达成已多次证明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当1951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后,1967年8月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也在曼谷作出了相应的尝试,成立了旨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合作组织。在人类文明高速交融的今天,区域合作与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与关税对等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全球化的杠杆。

──摘编自孙景峰《经济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剧技术。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和巩固统治、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刊印书籍质量精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收墨工本费。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出版的书籍种美多,数量大,但因节约成本,质量不如政府所印。

——摘编自潘吉星《中中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等

材料二:

【意】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14世纪

【意】但丁《神曲》14世纪

【美】托马斯·潘恩《常识》1776年

【美】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年

内容:介绍了繁荣富庶的东方

内容:抨击教会的腐败,定人的尊严

内容:批评英王的暴攻,号召北美人民脱离英王统治

内容:揭露了黑人奴隶制度的罪恶

材料三:1900-1911年,中国翻译西方书籍至少1599种,超过此前翻译书籍总数的两倍。

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如下:

时间

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

自然科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

应用科学(医学、机器制造等)

其他

1860—1899年

22.1%

29.19%

40.54%

8.11%

1902—1904年

61.02%

21.09%

10.55%

7.34%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四:近年来,随着网络在线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流行,传统阅读方式正在受到挑战。网络媒体带来大量信息,搜索更加方便:数字化阅读以文字、音像、视频满足着人们的多元阅读需求。但以快餐式、碎片化、跳跃式为特征的“浅阅读”可能减弱阅读者深入思考和科学思辨的能力,造成读写、表达能力的下降,引起人们的担优。

——摘编自刘艳妮《数字化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研究》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