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福建泉州泉港区七年级12月质检历史试卷
列表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所示为小张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 ”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白鹿洞书院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境内,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与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朱熹为书院制定了学规,其中规定:“右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某初中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班长:“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劳动委员:“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材料一 春秋后期的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还会互相转化;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战国时期的庄子,他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材料二 孔子是春秋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它”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政治上,他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战国时期的孟子,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材料三 战国时期的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材料四 战国时期的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梁启超在《世界伟人》中这样记载:“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