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5.2朋友遍天下同步检测

      亚洲会议认识到促进亚非区域的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在与会国中存有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普遍愿望。关于与会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的建议,并不排除同这个区域以外的国家合作的适宜性和必要性,这种合作包括外国投资在内。此外还认识到,某些与会国通过国际安排或双边安排,从这个区域以外获得的援助,对实行它们的发展计划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其亚洲会议强调了一些什么内容让对于会议如此的重视?

举一反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发展篇】

材料一  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新全球史》

【美日崛起篇】

【合作共赢篇】

材料三

材料四  2018年9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从中国RA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征关税税率为10%,2019年1月1日起加征关税税率提高到25%。美方一意孤行,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为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方不得不对已公布的约600亿美元清单商品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凤凰网财经

材料五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某同体》

人类的智慧推动历史不断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伟大工程】

材料一

   战国时蜀郡太守李冰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率领民工十万,耗时18年建成。鱼嘴将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利用水流动力学的原理,实现自动分流,自流灌溉。……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摘编自《都江堰千年延续的管理解码:重大工程可持续发展视角》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湖北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国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长江水文测量记录和地质勘探数据,反复论证,采用“管柱钻孔法”,保证了工程速度,并使工程造价大为降低。……其碑文记述:“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三年来,不论酷暑严寒,不避狂风骤雨,……表现了工人阶级的英勇气概……长江大桥就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摘编自 秦海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湖北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国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长江水文测量记录和地质勘探数据、反复论证,采用“管柱钻孔法”、保证了工程速度,并使工程造价大为降低。……其碑文记述:“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三年来,不论酷暑严寒,不避狂风骤雨,……表现了工人阶级的英雄气概……长江大桥就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摘编自 秦海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任务二【杰出领袖】

材料二   邓小平的主要事迹

1920年,邓小平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1949年,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率军挺近大别山,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解放了南京等广大地区。

1978年12月,主持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开篇。

1982-1984年,与英国谈判,正式确认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行使主权。

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整理自       张曙《邓小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

任务三【卓越理念】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面对被排斥在西方主导的治理体系之外、国际战略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的严峻形势,我国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变化,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得以快速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国际形势和自身发展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其同体”的全球治理新理念,中国在全体经济治理、政治治理、安全治理、生态治理等领域页献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策"。

——摘编自王新影《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进程及前景展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