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西城中学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尼克松访华”是指哪一年发生的重大外交事件?

(2)、材料一“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在上海签署什么重要的文件?这一文件同意按什么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

(3)、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

(4)、除中美关系外,试举一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

(5)、材料二中的两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对其中反映的信息,最恰当的理解是(    )

A、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而与之交往 C、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D、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和对抗
(6)、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历程,谈一谈你的感想与认识。

举一反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倾向于苏联为、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边倒”政策到睦邻外交,从广交亚非拉朋友到打开外交新局面后的“一大片”政策,中国的外交赢得了越来越广阔的国际空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三:尼克松的“朝圣”尤其让饱受了一个世纪欺凌的中国人内心感到温暖。美国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国取得了某种程度的安全感。日本是第七十八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此后其他国家纷纷仿效日本。中国不再孤立,再一次进入国际大家庭。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