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降雨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个环节,请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过程 .
(2)水是常用的溶剂,向20mL水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水的密度以1g/mL计):
A、B、C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不是饱和溶液的是 ;当X=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Ⅰ.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blank#}1{#/blank#}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blank#}2{#/blank#} (不要求计算).
Ⅱ.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blank#}3{#/blank#} .
Ⅲ.20℃时,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blank#}4{#/blank#} g.
Ⅳ.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blank#}5{#/blank#} .
②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lank#}6{#/blank#} ,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blank#}7{#/blank#}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钠 | 12.2 | 21.8 | 39.7 | 53.2 |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blank#}1{#/blank#} 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blank#}2{#/blank#}(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blank#}3{#/blank#}(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lank#}4{#/blank#}(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溶液是{#blank#}5{#/blank#}.
④你认为以上两种溶液适合用蒸发结晶的是{#blank#}6{#/blank#},适合用降温结晶的是{#blank#}7{#/blank#}.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