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八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举一反三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某小组对空气的成分进行了项目式学习的探究。

【活动一】认识空气。

(1)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________。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________。

(3)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空气的主要成分,如图中最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资料: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

A. B. C. D. 

【活动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小组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进行该实验时,红磷需足量的目的是________。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活动三】拓展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探究磷在空气中的燃烧及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利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一段时间后红磷燃烧,待熄灭后,将装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白磷居然也很快被点燃。与图1实验比较,用凸透镜聚光点燃红磷和白磷的优点是________。由实验可知,用红磷燃烧的方法并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_。

(6)图3是小组同学用传感器测得的图2整个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燃烧的红磷刚好熄灭的点是________(选填“A”、“B”、“C”、“D”或“E”)。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段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由图3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使用液体火炬燃料一“零碳甲醇”,备受瞩目,它是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碳中和”理念的重要途径(“碳中和”是指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

I.“碳捕获”并封存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同学们设计了一个简易捕捉器,其捕捉的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喷雾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lank#}1{#/blank#}。

(2)流程中与水反应后生成可循环利用,但从节能的角度看,存在的不足是{#blank#}2{#/blank#}。

Ⅱ.“碳”的转化与利用

转化一:与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 , 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的反应可分为以下2步:

反应①

反应②

转化二:如图是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工艺。

转化三:直接转化利用技术。如以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为驱动力,在温和条件下将直接转化为化学原料或燃料。

(3)写出自然界中吸收的一条途径:{#blank#}3{#/blank#}。

(4)转化1中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blank#}4{#/blank#}反应,反应②过程中{#blank#}5{#/blank#}。(填“吸热”或者“放热”)。反应中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纵坐标(数值越大表示该物质越多,因此,反应需在{#blank#}6{#/blank#}(填“较低”或“较高”)温度下进行。

(5)转化1中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先液化,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氢气先逸出,说明氢气的沸点比CO的沸点{#blank#}7{#/blank#}(填“低”或“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lank#}8{#/blank#}(填序号)。

a.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b.转化2解决了氢气低成本制取和有效储存的难题

c.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