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六年级下册 第一组 第5课 手指 同步测试

课外阅读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

    “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填空。

“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

(2)、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

(3)、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校园秋色

       今天早晨,我到校特别早,便想看看校园的秋色。

       我信步来到学校的花圃,只觉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树叶上湿漉漉的,好像刚下过一场蒙蒙细雨,把树木洗刷一新。仔细一看,树叶上滚动着圆溜溜、亮晶晶的露珠,怪可爱的。

      花圃里盛开着许多菊花,它们显得五彩缤纷:白如雪、红似火、黄赛金。它们的姿势也不一样:有的伸展着很多长长的花瓣,叫“千手观音”;有的花瓣,上面直,到了下面就弯曲,叫“海底捞月”;有的菊花张牙舞爪,叫“蟹菊”;还有一种叫“羞答答”的菊花,因为它总是低着头,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真是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花圃里多数树木的叶子已经枯黄了。在一阵瑟瑟的秋风中,树叶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花蝴蝶在林间飞舞,向人们传递着秋天的信息。然而,雪松却依然那样苍翠挺拔,向人们显示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突然,一大片红色映入眼帘,原来是枫树,它就像一团火在熊熊燃烧。我不由得轻轻吟起了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件小事的震动

    8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很热,我住处的前面有一群孩子正起劲儿地捉那些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时候我12岁,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关到笼子里玩,乐此不疲。我家住在树林边上每到黄昏,很多画眉鸟回到林中休息和唱歌,那歌声悦耳动听,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乐曲。我决心捉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个人唱歌我成功了。那鸟先是不安地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我听着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声,兴高采烈,真是喜不自胜。我把鸟放到母亲,在她的呵护下,小画眉吃了很多类似梅子的东西。我高兴极了,因为由母亲来照料,肯定 我家后院。第二天我发现有一只成年的画眉在专心致志地喂小画眉,不用说这一定是小画眉的比我这个外人要好多了。真不错,我竟找到了一个免费的保姆。第二天,我又去看我的小俘虏在 千什么,令我大惊失色的是,小鸟已经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鸟不是得到最精心的照料了吗?我迷惑不解。

    后来,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我父亲,在我家小住。我找到一个机会,把事情说给他听。他说,当一只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之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她似乎坚信,孩子即使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这话犹如雷鸣般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竟是这样的深刻。从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关在笼子里,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这样。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我的心灵永不失重

    ①景海鹏,十年三上太空的壮举,建立了飞天英雄卓著的功勋

    ②景海鹏的飞天之路是从1998年1月开始的。当年,他从1500多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 , 成为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员。而作为一名航天员,必须在五年内完成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31岁的景海鹏竟以超常的付出,苦心砺剑,于2003年取得航天员资格证书,具备了执行飞天任务的能力。

    ③2008年9月,景海鹏第一次太空圆梦。为了买现梦想,他和战友凭着一股韧劲儿,利用3年时间认真学习,特别在低压环境出舱活动训练、舱外学理论与操作技能方面做了重点准备。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努力,他终于和翟志刚、刘伯明驾乘“神舟七号”进入太空,完成出舱任务,买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

    ④凯旋之后,景海鹏将成绩、经历和心态全部“归零”,告诫自己:一切从头开始。

    ⑤执行“神舟九号”任务,需完成我国首次手动交会对接,这对航天人来说是全新的挑战。按照计划,共同科目训练期间,每位航天员一周最多安排两次对接训练,每次训练1个小时左右。【A】而景海鹏不管多忙多累,每天晚上都会加练1个小时,每个周末还加练半天。在“神舟九号”任务考核之前的三年里,他已经练了1700多次。2012年6月16日,景海鹏作为指令长,带领刘洋和刘旺驾乘“神舟九号”进入太空,顺利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的任务。

    ⑥二度飞天之后,景海鹏不为“功成名就”所动,坚守“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不备”的信条,全身心备战“神舟十一号”任务,他再次顺利入选乘组。

    ⑦“神舟十一号”飞天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科学试验最多的,其中4次跑台束缚装置验证试验都要求在模拟失重环境下进行。前两次试验时,景海鹏和陈冬在跑台上找不到任何感觉,连走都不成样子,参研人员备感压力。【B】景海鹏几个晚上都睡不好,他反复琢磨动作要点,多次和专家、战友寻找原因。第3次试验时,他站在跑台上一边走一边仰头和陈冬说话,忽然奇迹出现了——他竟然能顺畅地走起来了!他又试探着跑起来,竟然也成功了!他开始用各种姿势跑,还跟陈冬两人抱着、背着、扶着,同样也成功了!2016年10月17日,景海鹏和陈冬驾乘“神舟十一号”成功进入太空,首次完成了中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向空间站又迈出重大一步。

    ⑧景海鹏三度飞天,饱尝了“激动”“幸福”和“享受”的滋味。他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明天的路标;他的每一次勇敢出征,都在给后来人传递力量;他那“身体可以失重,心灵永不失重”铿锵而有力的誓言给我们以人生的启发。

阅读理解。

鲁班智扶斜宝塔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   )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   )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

    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   )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   )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禊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