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下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

(1)、结合图,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        

A、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 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

①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消耗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

(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

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若以“二氧化碳的利与弊”做为论题,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列举有力的证据论证你的观点.

要求:①论据简洁、论证充分.②同一论据举出一个事例即可.③字数在100字以内.

举一反三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微粒的性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blank#}1{#/blank#} ;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blank#}2{#/blank#} 。
(2)“图2的实验装置,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会
{#blank#}3{#/blank#} (填“放热”或“吸热”)。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①{#blank#}4{#/blank#} ;②{#blank#}5{#/blank#}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盐酸后,小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blank#}6{#/blank#} ,发现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都变红,请你分析两条试纸变红的情况是{#blank#}7{#/blank#}
A.下面先变红,上面后变红B.上面和下面一起变红
C.上面先变红,下面后变红D.以上均有可能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可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blank#}8{#/blank#} 、{#blank#}9{#/blank#}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验证①{#blank#}10{#/blank#} 、 验证②{#blank#}11{#/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