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1)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都不断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又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这就是生态系统的 , 其特点是具有 性.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地流向下一营养级,原因是 .一般来说,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
(3)大多数昆虫中,雌虫能释放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前来交尾,性外激素属于生态系统信息种类中的 信息,这说明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可利用此原理扰乱害虫的雌雄交配,从而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破坏,这种防治技术属于 防治.
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甲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甲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同化能量 | 1.1×108 | 2.0×107 | 1.4×109 | 9.0×107 | 3.4×106 |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blank#}1{#/blank#}
(2)种群甲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blank#}2{#/blank#} 营养级,若乙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会{#blank#}3{#/blank#}
(3)图1中②的能量值是{#blank#}4{#/blank#} ,⑦的能量值一般指{#blank#}5{#/blank#}
(4)图2中a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blank#}6{#/blank#}
(5)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是能够{#blank#}7{#/blank#}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乙 10 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同化能量 | 1.1×108 | 2×107 | 1.4×109 | 9×107 | 3.4×106 |
(1)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有{#blank#}1{#/blank#} 条食物链.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blank#}2{#/blank#} 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blank#}3{#/blank#} (会/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中{#blank#}4{#/blank#} (数字)=2×107 , C表示{#blank#}5{#/blank#}
(4)图2中{#blank#}6{#/blank#} 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blank#}7{#/blank#} 等功能.
(6)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后,其恢复力稳定性将{#blank#}8{#/blank#} .
样地编号 | 植物种类数(种) | simpson多样性指数 | 薇甘菊覆盖度(%) | |||
引入前 | 引入后 | 引入前 | 引入后 | 引入前 | 引入后 | |
1 | 22 | 25 | 0.88 | 0.97 | 72 | 65 |
2 | 16 | 21 | 0.71 | 0.86 | 92 | 75 |
3 | 20 | 26 | 0.85 | 0.98 | 75 | 62 |
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