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野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等位基因A1、A2、A3分别决定灰色、褐色、白色,它们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甲对乙显性、乙对丙显性,则甲对丙也显性,可表示为甲>乙>丙),根据遗传系谱图回答问题:
(1)已知A2对A1显性,根据系谱图可确定A1、A2、A3的显性顺序是
(2)I2的基因型为 .Ⅲ1与Ⅲ5交配产生灰毛子代的概率为 .
(3)野兔有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称作Pelger异常.将Pelger异常的雌雄野兔杂交,后代结果如下:正常雌兔58个,Pelger异常雌兔117个,正常雄兔60个,Pelger异常雄兔119个.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
(4)欲探究野兔毛色基因与Pelger.异常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设计实验如下:取Pelge异常的纯种灰毛雄免与正常的白毛雌兔作为亲本杂交,得F1再用F1中Pelger异常的灰毛雌雄兔相互交配得F2,观察并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若灰毛兔与白毛兔之比为 ,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灰毛兔与白毛兔之比为 ,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组别 | 亲本(P) | 培养温度 |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 |
一 | 甲:残翅(♀) | 乙:长翅(♂) | 30 | 全为残翅 |
二 | 丙:长翅(♀) | 丁:残翅(♂) | 25 | 长翅:残翅=3:1 |
(1)果蝇翅型的遗传现象说明性状是由 {#blank#}1{#/blank#} 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亲代果蝇中 一定是在37℃条件下培养获得的{#blank#}2{#/blank#}.
(3)如果果蝇甲是在37益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其基因型可能是 {#blank#}3{#/blank#},为确定其基因型,将甲与丁杂交,子代在{#blank#}4{#/blank#}条件下培养,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blank#}5{#/blank#},则果蝇甲的基因型为aa.
(4)在纯合长翅果蝇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小翅雄果蝇(戊),让戊与纯合长翅雌果蝇杂交,F1全为长翅,F1自由交配,F2的雌果蝇全为长翅,雄果蝇为长翅和小翅.
①据此推测:果蝇戊的小翅基因是由 {#blank#}6{#/blank#}染色体上的{#blank#}7{#/blank#}性基因突变所致.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让戊与25℃条件下培养的纯合残翅雌果蝇杂交,结果如下:
组别 | 亲本(P) | F1 | F2表现型及比例 |
三 | 残翅(♀) | 雌、雄全为长翅 | 长翅:小翅:残翅=9:3:4 |
若实验三的F2代,长翅果蝇的雌雄比例为{#blank#}8{#/blank#} ,小翅果蝇的性别是 {#blank#}9{#/blank#}性,则上述推测正确.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