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1)部分材料用具:试管、量筒、健康人饮食后1h的尿液和空腹时的尿液,糖尿病患者饮食后1h的尿液和空腹时的尿液,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斐林试剂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CuSO4溶液).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向A中加入2mL糖尿病患者 尿液,向B中入 尿液.
②取另一支试管,向试管中加入 .
③再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
④对比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4)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A试管中 ;B试管中
(5)另一位同学想检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却无双缩脲试剂,则应在步骤②中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③中改为
试管编号 操作步骤 | 1 | 2 | 3 | 4 |
加入尿样 | 2mL | 2mL | ||
加入蒸馏水 | 1mL | 1mL | ||
加入斐林试剂 | 1mL | 1mL | ||
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 | 1mL | 1mL | ||
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 | 4滴 | 4滴 | ||
振荡均匀 | √ | √ | √ | √ |
水温为60℃的大烧杯中 加热 约2分钟 | √ | √ | ||
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 |
| {#blank#}3{#/blank#} | {#blank#}4{#/blank#} | 保持蓝色 |
(1)假若在记录上表时出现了一个错误,请把它找出来并改正{#blank#}1{#/blank#} .
(2)若该病人有尿糖症状,但无尿蛋白症状,据了解该病人近来并没有大量补充糖且取尿样时空腹,医生告知他可能患了糖尿病.据此请在表中横线处把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3)请简要说明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blank#}5{#/blank#}
(4)在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是为了创造{#blank#}6{#/blank#} .
将9只健康的克隆猕猴进行适应性饲喂2周后,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甲:糖尿病模型组(6只) | 乙:正常组(3只) | |
饲喂 | 高糖、高脂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水果,喂养4周 | 普通饲料和充足的饮水、水果 |
处理 | 静脉注射30%的链脲佐菌素(糖尿病诱导剂) | 不做处理 |
采血 | 3天后空腹采血,以后每周采2次,连续12周 | 与甲组同时段空腹采血 |
处理 | A组:3只猕猴动脉注射一定量的干细胞悬液 B组:3只猕猴动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 不做处理 |
采血 | 注射后第1、6周空腹采血 | 与甲组同时段空腹采血 |
(1)实验中对照组是{#blank#}1{#/blank#} .
(2)链脲佐菌素为一种广谱抗菌素,具有抗菌、抗肿瘤作用,其副作用为破坏动物体内的{#blank#}2{#/blank#} 细胞导致动物患上糖尿病.
(3)实验中主要监测血液中四项基本指标:①{#blank#}3{#/blank#} 、②血脂、③{#blank#}4{#/blank#} 和C﹣肽等物质的含量变化.
(4)血液中C﹣肽含量变化是诊断糖尿病类型的重要依据.1分子某前体蛋白在细胞的{#blank#}5{#/blank#} 处合成后.通过内质网以小泡形式运输到{#blank#}6{#/blank#} ,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1分子③和1分子C﹣肽,然后以{#blank#}7{#/blank#} 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5)饲喂12周后,收集乙组中某只猕猴24小时的尿液,经防腐处理后,取尿样2毫升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试管中{#blank#}8{#/blank#} ,空腹情况下乙组猕猴仍能使①维持在正常水平,其体液调节过程是:{#blank#}9{#/blank#} .
(6)实验中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猕猴.为追踪干细胞成活、分化等情况,研究人员设计了巧妙的方法:选用正常雄性猕猴作供体,将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猕猴体内,干细胞中的{#blank#}10{#/blank#} 作为追踪的标记物.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