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7安塞腰鼓课后达标训练提升作业

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安塞腰鼓》,班里开展“中国鼓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语言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鼓”的成语。

(2)、【材料探究】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请根据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具有2 000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

(3)、【文化探源】神州大地,古往今来,“鼓”的用场确是很宽泛,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

①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烧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②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叶雕,就是在叶子上雕刻。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到了明清时期,叶雕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叶雕艺人之家的刘政,童年时就喜欢看爷爷做叶雕。大学毕业后他四处走访,收集叶雕资料,学习传统的叶雕技法,他一次次设计,一次次试验,开辟了一个“叶雕世界”。刘政还大胆创新,用现代形式呈现古老艺术。他尝试给叶子染色,原本淡黄色的叶子,经过染洗,变成墨绿叶、大红叶。虽然古老的叶雕技法没变,但创作出的叶雕艺术品颜色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无穷趣味。

    呈现在眼前的树叶,经“千锤百炼”,已“脱胎换骨”:高温煮、颜料染、刷子剥,一道道工序之后,它薄如蝉翼,柔软如布,不腐不烂,可存百年。再看叶面上的图画,或写实或写意,总让人意想不到:静谧的森林里,忽然跑来一只欢快的小鹿;一个人撑起一支长篙,向湖水更深处漫溯;两小无猜的纯真,一切竟在不言中……

   

    叶雕作品:水墨船家                    叶雕作品:童趣

——《人民日报》

材料二: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对建筑艺术有着不变的唯美追求。1984年,贝聿铭设计了先锋之作——70层楼、高三百多米的香港中银大厦,它成为“中国大雄心”的象征。2006年,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以“不高不大不突出”为原则,独显传统之美,如中国文人般内敛含蓄。贝氏建筑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这表明贝聿铭作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既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又不放弃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

——《阅读》

材料三:

    2015年1月,M.Y.Lab木艺实验室在杭州正式创办。在这个新式木工坊里,虽然它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但它背后的工序和时光,隐藏着“木友”们不变的制作初心。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他们体会到了乐趣也收获了许多正能量。除了传统意义的木艺作品,喜欢音乐的木匠们还制作尤克里里和吉他。传统的木作手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