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某校化学小组设计如图的装置制备氯气并探究氯气的某些化学性质:
(1)欲利用浓盐酸与B不加热制取氯气,则B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a.MnO2 b.Ca(ClO)2 c.KMnO4 d.NaCl
(2)C装置的作用是 ;C中加入 溶液;当C后面的装置发生堵塞时,C中的现象是: .
(3)装置D用于验证氯气的漂白性,①是③是
(4)为探究氯气与Fe反应的产物与氯气通入量的关系,设计实验,并记录现象如下: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反应初始阶段(氯气不足量)E中产物,用磁铁除去过量的Fe,剩余产物溶于水中,取上层溶液,①加入KSCN溶液,②加入KMnO4溶液 | ① ② | 生成物中没有FeCl2 生成物中含有FeCl3 |
2.取充分反应后(氯气通入足够长时间)E中产物,溶于水中,加入KMnO4溶液 |
根据实验结论,氯气与Fe粉共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请写出用此法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blank#}1{#/blank#} .
(2)该尾气吸收处理一段时间后,吸收液中(假设不含酸式盐)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有OH﹣、{#blank#}2{#/blank#} 、{#blank#}3{#/blank#} ;对可能大量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提出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2﹣;假设2.{#blank#}4{#/blank#} ;假设3:既存在SO32﹣也存在ClO﹣ .
②质疑讨论:经分析假设3不合理,理由是 {#blank#}5{#/blank#} .
③实验方案设计与分析:
限选试剂:3moL•L﹣1 H2SO4、1moL•L﹣1 NaOH、0.01mol•L﹣1 KMnO4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一: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mol•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 / |
步骤二:在A试管中滴加 {#blank#}6{#/blank#} ,振荡. | 若{#blank#}7{#/blank#} ,则说明假设1成立. |
步骤三:在B试管中滴加{#blank#}8{#/blank#} ,振荡 | 若{#blank#}9{#/blank#} ,则说明假设2成立. |
(3)假设有224mL(标准状况下)SO2被15mL 1mol•L﹣1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得溶液X.忽略盐类的水解,所得X溶液中溶质正盐的物质的量为 {#blank#}10{#/blank#} .
若用0.2000mol•L﹣1 KIO3溶液恰好将上述溶液X中所有的硫元素氧化,还原产物为I2 , 则消耗KIO3溶液的体积为{#blank#}11{#/blank#} L.
如图是研究氯气性质的装置图,其中气体M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氯化氢和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B中的试剂X和试剂Y分别是{#blank#}1{#/blank#} (填字母代号).
a.NaOH溶液 浓硫酸 b.NaCl溶液 浓硫酸 c.浓硫酸 石灰水
(2)若C中有色布条不褪色,D中有色布条褪色.则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blank#}2{#/blank#} (填物质名称),该实验证明氯气能与水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lank#}3{#/blank#} .
(3)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装置图中存在一处缺陷,改正的方法是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该尾气处理装置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lank#}4{#/blank#} .
(4)实验完毕后,将D中的水溶液(呈黄绿色)取出,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滴加的试剂 | 实验现象 | 证明存在的微粒 (填微粒符号) |
A | AgNO3 溶液 | a.{#blank#}5{#/blank#} | b.{#blank#}6{#/blank#} |
B | 紫色石蕊溶液 | c.{#blank#}7{#/blank#} | d. {#blank#}8{#/blank#} |
实验或实验操作 | 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 | 出现白色沉淀 | 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 |
B |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 产生无色气体 | Na2O2没有变质 |
C | 将纯Zn片与纯Cu片用导线连接,浸入到稀硫酸溶液中 | Cu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 金属性:Zn>Cu |
D |
|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 | 氧化性:Cl2>Br2>I2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