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新课标历史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综合检测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
②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④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 | 钢(万吨) | 煤炭(万吨) | 棉织物(亿平方米) | 谷物(万吨) |
1928年 | 425.1 | 3551 | 18.21 | 7330 |
1940年 | 1831.7 | 16592.3 | 27.15 | 9564 |
增幅(%) | 330.08 | 367.25 | 49.09 | 30.48 |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材料三: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位次
1913 | 1928 | 1932 | 1937 | ||||||
世界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
工业总产值 | 5 | 5 | 3 | 2 | 2 | 1 |
材料四:入世至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全球排名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报道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