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问答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曾经辉煌,一度落伍;民族复兴,中国之梦。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的变化 | |
18世纪60年代 | 300万两/年 |
18世纪80年代 | 1600万两/年 |
英国对中国茶叶需求量的变化 | |
1720年 | 181600千克 |
1800年 | 10442000千克 |
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团结与觉醒】
①美国“飞虎队”到中国对日作战②国民革命第八路军臂章③台儿庄保卫战
(1)上表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经济现象?
(2)“甲午败于日,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变法”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
(3)据图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述史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
材料一:国共合作进程大事年表
时间 | 大事 |
1936年12月 | 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
1936年12月 |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刁婷,与各方进行协商。宋美龄到达西安,与张、杨等就西安方面提出的六项主张进行谈判并达成了协议。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
1937年9月 |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 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宣言》把26个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种族、语言、宗教信仰和肤色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级和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下。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
请回答:
内容 | 起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
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 | |
近代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