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南山集序

[清]方苞

    壬午之冬,吾友褐夫卜宅于桐城之南山而归隐焉,从游之士刻其所为古文适成,因名曰《南山集》。其文多未归时所作,而以兹所居名焉,著其志世。

    余自有知识,所见闻当世之士,学成而并于古人者,无有也;其才之可拔以进于古者,仅得数人,而莫先于褐夫始相见京师,语余曰:“吾非役役于是而求有得于时也。吾胸中有书数百卷,其出也,自忖将有异于人,非屏居深山,足衣食,使身一无所累,而一其志于斯,未能诱而出之也。”其后各奔走四方,历岁逾时相见,必以是为忧,余以代为忧。而自辛未迄今十余年,而莫遂其所求。

    吾闻古之著书者,必以穷愁;然其所谓穷愁者,或肥遁不出仕宦,而中秩名尊身泰,一无所累其心,故得从容著书以自适也。自科举之法行,年二十而不得与于诸生之列,则里正得而役之,乡里之吏,鞭笞行焉。又非贵游素封之家,则所以养父母畜妻子者,常取足于佣书授经。窘者拘囚,终身而不息,尚何暇学古人之学而冀其成耶?故士穷愁别必不能著书。其事若与古异,而以理推之,则固然而无足怪也。

    褐夫少以时文发名于远近,凡所作,贾人随购而刊之,故天下皆称褐夫之时文,而不知此非褐夫之文也。其载笔墨以游四方,喜述旧闻,记山水之胜,而以传序说请者,亦时时应焉,故世复称其古文,是集所载是也。而亦非褐夫之文也。褐夫之文,盖至今藏其胸中而末得一出焉。夫立言者不朽之末也而其道尤难书传所记立功名守节义与夫成忠孝而死者代数十百人而卓然自名一家之言自周秦以来可指数也。岂非其事独希,故造物者或靳其才,或艰其遇,而使皆不得以有成耶?

    褐夫之年长矣,其胸中之书,继自今而不出,则时不赡矣。必待身之无所累而为之,则果有其时耶?故余序是集而为褐夫忧者倍切焉。因发其所以,使览者知褐夫之志,而褐夫亦时自警而亟成其所志也。同里方苞撰。

注:褐夫,戴名世的字,一字田有,清代古文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友褐夫卜宅于桐城之南山而归隐焉  卜宅:选择住宅 B、其才之可拔以进于古者              拔:超出 C、或肥遁不出仕宦                   肥遁:逃遁 D、故造物者或靳其才                靳:束缚,限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兹所居名焉                斧斤时入山林 B、自忖将有异人                当其欣所遇 C、则固然而无足怪              虽然,犹有未树 D、盖至今藏其胸中而末得一出    怯夫慕义,何处不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名世归隐安徽桐城南山,他将自己所撰的文章编印成集,以隐居地取名为《南山集》,旨在世人中彰显 他的志趣。 B、方苞非常钦佩同乡戴名世著书立说的志向,虽然《南山集》得以刊行,但方苞并不认为它能真正体现戴 名世的志趣。 C、方苞认为戴名世的年纪大已经了,若定要等到他身心都毫无烦忧时来写“胸中之书”,那么恐怕时间也不 多了,因而对他忧虑的心情更加急迫了。 D、文章叙议结合,记叙简练,重点突出戴名世横溢的才华和远大的志向;议论切中肯綮,剖析戴名世至今 未遂己愿的原因,希望戴名世能自警。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夫立言者不朽之末也而其道尤难书传所记立功名守节义与夫成忠孝而死者代数十百人而卓然自名一家之言

自周秦以来可指数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窘者拘囚,终身而不息,尚何暇学古人之学而冀其成耶?

②因发其所以,使览者知褐夫之志,而褐夫亦时自警而亟成其所志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常衮,京兆人也。父无为,三原县丞,以衮累赠仆射。衮,天宝末举进士,历太子正字。宝应二年,选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知制诰。衮文章俊拔,当时推重。性清直孤洁,不妄交游。时朝廷多事,西北边虏,连为寇盗。衮累上章陈其利害,代宗甚顾遇之,加集贤院学士。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与杨绾同掌枢务,代宗尤信重绾。绾弘通多可,衮颇务苛细,求清俭之称,与绾之道不同。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已。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然太子洗马,实司经局长官,文学为之贰。其轻重任情,不通时政,多如此类。无几,杨绾卒,衮独当政。故事,每日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衮特请罢之,迄今便为故事。又将故让堂厨,同列以为不可而止。议者以为厚禄重赐,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食。政事堂有后门,盖宰相时到中书舍人院,咨访政事,以自广也,衮又塞绝其门,以示尊大。既惩元载为政时公道梗涩,贿赂朋党大行,不以财势者无因入仕,衮一切杜绝之。中外百司奏请,皆执不与,尤排摈非文辞登科第者。衮与绾志尚素异,嫉而怒之。有司议谥绾为文贞,衮微讽比部郎中苏端令驳之,毁绾过甚,端坐黜官。时既无中书侍郎,舍人崔祐甫省事,衮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得总中书省,遂管综中书胥吏、省事去就及其案牍,祐甫不能平之,累至忿竞。遂令祐甫分知吏部选事,所拟官又多驳下。建中四年正月 , 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旧唐书·常衮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

    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

    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在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 , 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通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