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 , 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睢曰:“主人翁习知之。唯睢亦得谒,睢请为见君于张君。”范睢归取大车驷马 , 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睢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范睢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睢为有外心于齐而恶睢于魏齐,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节选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B、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C、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D、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的人隐匿身分,易服出行或私访。 B、无恙,指没有发生疾病,引申为无灾祸或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C、驷马,四马共驾一车,乘坐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 D、顿首,叩头,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亦为书信中常用的敬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睢受辱于魏,得宠于秦。范睢在魏国受尽屈辱,几近被迫害致死,让魏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范睢逃到秦国改名张禄,受到重用,官拜国相。 B、范睢智赚须贾,巧辱对方。范睢得知须贾来到秦国,便穿着破旧的衣服步行到客馆见须贾,假借见张相将其领进相府,不动声色地羞辱了对方。 C、范睢心系魏国,不忘故土。范睢虽被迫离开魏国,在秦国做了国相,但他的祖坟在魏国,先人葬在魏国的土地上,他仍然心恋魏国,未忘故土。 D、范睢有心报复,不失理智。范睢对须贾有刻骨铭心之仇,他一心要报复须贾,但并未置对方于死地,而是在列数须贾罪状之后责令须贾回魏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

②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灌婴舍人 , 得幸,因进至二千石 , 后以灌氏姓为灌孟。

    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从一骑归。夫身被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 , 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屯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鼎,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授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

    建炎初,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曰:“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

    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与郡。

    始,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明年,得旨归葬。

    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故行之于人,譬济之须舟也;信之于行,犹舟之待楫也。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济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今人虽欲为善而不知立行,犹无舟而济川也;虽欲立行而不知立信,犹无楫而行舟也。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使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乃献岑鼎。小邾射以邑奔鲁,曰:“使子路要我,吾无盟矣。”乃使子路。子路辞焉。季康子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焉?”子路曰:“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不义也,由不能矣。”夫柳季、季路,鲁之匹夫,立信于衡门,而声驰于天下。故齐邾不信千乘之盟而重二子之言信之为德岂不大哉故言必如言 , 信之符也。君子知诚信之为贵,故必诚信而行;君王知诚信之为贵,故以信施救则立,以信荏事则正,以信赏罚则明。由此而言:信之为行,其德大矣!

(节选自《刘子》)

材料二: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房玄龄对曰:“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殷纣狎侮五常,武王夺之;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

(节选自《贞观政要》)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徐孟昭传

(明)梁潜

①公讳旭,字孟昭,姓徐氏。公幼颖悟,稍长从其乡先生蔡仲渊授《春秋》,为文辞已超诣拔出,见者皆奇之。

公在高帝时,素以笃学见称,数言事,切中当时,高帝纳之。及在考功,拒请托,抑侥幸,是是非非,毫发无所遁其情。而尤以谓天下之治与教,在守令与教官,守令、教官弗称其任者,尤精劾之无少贷。众望风 , 公持之益坚。及在大学,亦如在考功时。然公纯谨君子也,虽盛威严,而中情简质,好恶出乎其至诚。至于卓卓自守,激之而不动,挫之而不挠,人未有过之者也。

③居大学仅一年,诸生凛凛①谨自修饰,而其僚属之不便者已哗然议之❏。惮之者方侧目于下,忌之者又背之于其私,至相与挪揄其所为。公以此竟罢,改云南参议,君子莫不惜之。及陛见,上察其无他,特命除翰林修撰,预修《永乐大典》,为副总裁,方向用之,而公卒矣,时年五十二。上闻之悼惜,敕赐棺以敛,遣礼部主事端礼谕祭焉。

终身坦夷不事表曝而其恶刚劲人有所不堪者世以此高之而亦以此与之龃龉者众也。其为学明于义利之辩,为文约而明。喜荐士,所荐最多且贤。屡考试科举,其得士最盛。

⑤予素知公,恐其久而失之也,因取其行事而论次之。 

【注】①凛凛:严整而令人敬重、害怕的样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