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文公深所知重,于缙绅之间每加延誉,由此声华藉甚。时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亦攻篇什,常愿交结贺。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令仆者谓曰:“明经擢笫,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无复致情,惭愤而退。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贺亦以轻薄为时辈所排,遂成轅轲。文公惜其才,为著《讳辩录》明之,然竟不成事。

    ——选自康軿《剧谈录》卷下

    材料二

    李藩侍郎尝缀李贺歌诗,为之集序。未成,知贺有表兄与贺笔砚之旧者,召之见,托以搜访所遗。其亼敬谢,且请曰:“某尽记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辑者视之当为改正。”李公喜,并付之,弥年绝迹。李公怒,复召诘之。其人曰:“某与贺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思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于溷中矣。”李公大怒,叱出之,嗟恨良久。故贺诗篇什流传者少。

    ——选自张固《幽闲鼓吹》)

    材料三

    《剧谈录》:“元和中,进士李贺善歌诗,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常愿交结。执贽造门,贺览刺,遽令阍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惭愤而退。”按:元擢第既非迟暮,于贺亦称前辈,讵容执贽造门,反遭轻薄?小说之不根如此。

    ——选自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卷二

    材料四

    走马引

    李贺

    我有辞乡剑,玉锋堪裁云。

    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

    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

    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材料五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对上述材料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土举 B、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C、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D、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2)、对上述材料中加点词句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缙绅”,原指将笏板插于衣带,是旧时官宦的装束,转为官宦的代称。 B、“轅轲”,原指道路起伏不平,这里比喻朋友之间产生误会,发生矛盾。 C、“笔砚”,笔墨砚台是学习时的必备文具,也可以指在一起学习的同学。 D、“中外”,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内”,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
(3)、对上述材料所作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贺发现元稹在来信中暗含讥讽,所以一气之下拒绝与他会面。 B、韩愈欣赏李贺的才能,希望调解他和元稹的矛盾,但未能如愿。 C、李贺的表兄觉得李藩傲慢无礼,因而不愿为他整理搜集的资料。 D、李贺拒见元稹的传闻虽不可信,但反映了唐代注重进士科的风气。
(4)、把上述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某尽记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辑者视之,当为改正。

②元擢第既非迟暮,于贺亦称前辈,讵容执贽造门,反遭轻薄?

(5)、下列对李贺《走马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乡远游,仗剑独行,充分展现了襄阳走马客纵横洒脱、快意恩仇的风采。 B、“玉锋堪裁云”形容剑刃明净锋利,可以剪裁浮云,想象奇特,气势雄壮。 C、“朝嫌”与“暮嫌”互文见意,感叹宝剑虽锋利,却未能受到主人的重视。 D、同样是借剑抒情,李贺的《走马引》和贾岛《剑客》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6)、前人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言己能持剑向人,而不能自照,所以不免于见嫌,感己不遇故云尔耳”。请结合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诗人的性格和遭遇,对此做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张中彦,字才甫。少以父任仕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从下熙、河、阶、成州,授彰武军承宣使。王师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师还,为秦凤经略使。

    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皇统初,为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正隆,营汴京新宫,中彦采运关中材木。青峰山巨木最多,而高深阻绝。中彦使构崖架壑,起长桥十数里,以车运木,若行平地,连通汴梁,明年,作河上浮梁。舟之始制,匠者未得其法,中彦手制小舟才数寸许,不假胶漆而首尾自相钩带,诸匠无不骇服,其智巧如此。浮梁巨舰毕功,中彦召役夫数十人,治地势顺下倾泻于河,取新秫秸密布于地,复以大木限其旁,凌晨督众乘霜滑曳之,殊不劳力而致诸水。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十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 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