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东三省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一模试卷
材料 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学者将中国国力的衰败归罪于普遍较低的识字率及结构复杂的汉字,汉字简化运动开始兴起。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快经济建设,文化普及成为当务之急。1952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1964年颁布《简化字总表》对将近2000个常用汉字进行简化,平均笔划从11.2笔下降为9.4笔。根据中央“尽量用一个字替代多个字”的指示,简化方案大量合并汉字:“发”同时作为“發(发fā射)”“髪(头发fà)”的简体字。随着单字表意准确度的下降,只能搭配进词组中使用,形成“字简词繁”的负面效果。而且民间自主简化、类推简化的风潮四起,大量混乱的字形带来了沟通的不便。随着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70年代之后继续颁布的简化方案逐渐被废止。1985年后汉字简化的热潮暂时告一段落。
——摘编自陈炽洪《试论汉字简化的失误》
材料一: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皆中小学生。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以表其景仰之诚。统计结果如下:
序号 |
崇拜人数 |
被崇拜者 |
1 |
153 |
孔子 |
2 |
61 |
孟子 |
3 |
17 |
孙中山 |
4 |
11 |
颜渊 |
5 |
8 |
诸葛亮、范仲淹 |
6 |
7 |
岳飞 |
7 |
6 |
王守仁 |
8 |
4 |
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等 |
9 |
3 |
程德全 |
10 |
2 |
苏轼、康有为、袁世凯等 |
11 |
1 |
伯夷、周公、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萧何、韩信、司马迁、马援、班超、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安重根等 |
12 |
23 |
无崇拜者 |
——据《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1913—7—1
材料二: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有“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的问题,回答者大多数来自学生,答案却大相径庭,结果如下:
——据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北京大学日刊》1924—3—5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