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统编版六下  16《表里的生物》课时测评卷

课外阅读。

悠悠童心

    当我和童年告别时,没有和它握过手,没有和它谈过心,更没有向它说一声“再见”!

    但每当我看见儿童——捉迷藏、跳房子、办家家酒……我的血就加快了流速,全身微微发热,心里格外兴奋。每当我和儿童一起玩的时候——唱歌、踢毽子、跳绳……我就忘记了我已是20多岁的人。

    我盼望成天和他们在一起。终于在一起了!

    难忘啊——我们一起在蔚蓝的天空下阅读优美的散文、诗句,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我们一同在乡间田野上畅谈,又登上俏丽的小山,拾片红叶,采朵秋菊,跟着放牛娃唱牧歌;我们在充满神秘、哲理的松树林里捉迷藏,你找,我躲,这儿露出一角衣襟,那儿又冒出半个脑袋,林里充满了朗朗的笑声。

    这些声音常常掀开我童年的窗帘——

    那时,我是一个“饥饿”的孩子。

    法国的雨果说过,好奇是饥饿的粮食,每遇到它就想吃。那么我的饥饿可算是个好奇症吧!

    因为这“病”的缘故,我很小就会拆卸玩具、收音机,安装小汽船,修手电筒。

    知道了洋娃娃为什么会“哇哇”地叫;怎么使一块铁皮不沉水;懂得了野鸭为什么叫候鸟,而喜鹊又叫留鸟;想象着今后要到天宫去取桂花酒,下海里龙宫找龙王。

    因为这“病”的缘故,妈妈说我是个淘气的野孩子;叔叔因为我拆收音机罚我看三本书;隔壁李奶奶说我长大了要翻天的。

    啊,我希望我的“好奇症”继续下去,永远保持童心,永远在好奇中生活,永远过那追求、探索、惊奇、天真、快乐的儿童生活。

    童心,童心把我带回到了50个小朋友的欢快笑声之中。

    童心在跳动!在唱歌!在舞蹈!悠悠童心在我的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神奇——    探究——

(2)、文章中的“饥饿”指的是
(3)、读了全文,你认为作者的职业是,作者最突出的个性是,作者没有和童年说“再见”的原因是,作者觉得留住童年就可以
(4)、这篇散文,看起来很散乱,可是你细细地读,就会发现文章条理很清晰,作者在文章开头先交代,接着写现在,再回忆,最后抒写自己现在的心愿
(5)、你也像作者一样有“好奇症”吗?把你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快乐和感触

       依稀记得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天天跟着妈妈到学校里玩耍,那时妈妈在学校里给幼儿班代课。课间一群比我大点的孩子们总是围着我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我手中或嘴里塞干粮的。他们一听到铃声嘴里 “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于是我便一人悠闲自在地在校园里溜达:一步一步地踱到东边看看美丽的花儿;爬到西边的球台上翻着晒晒太阳;听到南边教室里悠扬的歌声,于是又跑到窗户下踮着脚使劲儿地仰起头向里看;仰倦了头嘴里嘟嘟地哼着,若无其事的来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条条块块,也不知道是些什么。

        如今,我已是那时年龄的四倍了,仍在这熟悉温暖的校园里,那时一切不懂的,今天都明白了。那时的快乐依在,那时的天真依在。不过现在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悟的比那时多得多了。

          清晨的校园,阳光钻透东边茂密的柳林,斑驳的光点印在绿绿的草坪上。无数只鸟儿横着或倒挂在柔柔的柳条上凑响清脆的晨曲。在通向教师办公大楼的水泥道上,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我们的老师,他们又上班去了。

        当校园正中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悦耳的歌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早已把校园装点得生机勃勃。我再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踮脚仰头地去向往了。我尽心地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享受着群体的温暖与关爱。

        课间,我们三三俩俩去拉着或牵着幼儿班的那些小娃娃,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他们手中或嘴里塞泡泡糖的。有一天,我把三四个小娃娃牵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学着老师的样子摇头晃脑、指着地图比比划划地讲:“这是中国,这是长江、那是黄河……,我们的学校在这里,要记住,别忘记。看我的手好大,把一个省都罩住了。” 小娃娃们叽叽喳喳地笑个不停,我也笑得前俯后仰。

        上课铃响了,我们“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那天我们进了教室,唱完了一首长长的歌,没见老师来,于是我站起来对大家说:“大家先读读书吧,我去办公室看看”。话音刚落,只见李老师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同学们注视着他的脚。原来他脚上缠着一圈大大的药纱布。我们明白他的脚受伤了。他开始给我们讲课,和往常一样站着,不时还转去转来。一会儿,我从他变化了的语调中感到:他的脚疼痛难忍了。我忍不住环视一下四周,发现所有同学的眼里都水晶晶的,此刻我心头一热,眼泪夺眶而出。这天我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许正痛苦着;在我们获取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正在奉献着;在我们成长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正在消亡着。”

        太阳依旧从东边升起,灿烂的阳光总是洒满校园。当我的年龄到了是现在的若干倍的时候,我会依然记起今天的快乐与感触。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题。

___________

        30年前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有位教授,是澳大利亚的首席电子显微镜专家,他带着全家来中国休假,一行五人:他,妻子,14岁、12岁的两个姐姐,8岁的弟弟。

教授住在我们这儿,每天上班。由于我们那儿没有办公室,所以只好在电子显微室旁边腾出一间小屋子,里面放了一张办公桌,这位父亲每天就在那儿办公。我们的许多同学就带着问题去向他请教,他对任何问题都不拒绝。他觉得他到中国来休假,需要了解中国,希望与中国学生接触,建立中澳友谊。如果他不坐在那儿上班,他就对不起澳大利亚的纳税人。这是他的敬业精神的表现。孩子的两个姐姐和妈妈都在学中文,她们想要了解中国;弟弟年龄小,借了一副乒乓球拍学打球,结果弄丢了一块。怎么办呢?他们不是像我们所想的父母出钱买一块就完了,而是由姐姐主持家庭会议,父母在旁边充当顾问,来讨论这事应如何解决。讨论的结果自然是买一块来赔,但谁出钱呢?你自己弄丢的当然得你自己想法出钱去买。

       于是小孩就挖空心思想法挣钱买球拍,他首先想自己会做些什么——他们父母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外国父母从孩子们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谋生之道。若某一天父母不幸突然去世,我们的孩子就没法了,不过我们中国的亲戚家属观念浓厚,孩子们总会有人照顾,而外国的孩子们就会想办法去谋生。于是这个孩子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招待所大门口摆了个地摊,帮司机擦汽车,一次两毛钱,最后赚了20元钱。赔了球拍以后,还剩下12元钱,怎么处置呢?于是又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姐姐认为这钱应属公有,因为这钱是你擦车人家给的,孩子自己也说他其实并未擦够100辆车,别人见他可怜,每次都给了一元钱,所以这不属于合法劳动所得,应该充公。不久以后,他们要回去,才发现球拍在床底下。现在这球拍属于谁呢?又开了第三次家庭会议。大家认为这拍子应当充公,算作小孩捐献给大家的用品,因而把旧球拍又交还给了我们的招待所。

       这是很好的家庭教育,是公德教育也是人文素质教育。后来他们到牛津大学,当时正值英国的中学生作文竞赛,孩子的姐姐就以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写了一篇文章,获得了全英的特等作文奖。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房子变大房子

    一位小老太太,独自住着一间房子,房子里有桌子和椅子,架子上放个瓷罐子。她对聪明老先生发牢骚:“我家地方真是小。聪明老先生,请你帮帮忙,我家实在挤得慌!”

    “把你的母鸡抱进屋。”聪明老先生出主意。

    “把我的母鸡抱进屋?这个主意真稀奇。”

    母鸡走上小地毯,下了个圆圆的大鸡蛋。它还扑棱扑棱到处飞,瓷罐子掉下来,摔成了一堆破烂儿。

    小老太太大声叫:“我该怎么办才好?一个待着已经小,两个待着可就更加小!我的鼻子直痒痒,想打个喷嚏也没地方。聪明老先生,请你帮帮忙,我家实在挤得慌!”

    “把你的山羊牵进屋。”聪明老先生出主意。

    “把我的山羊牵进屋?这个主意真稀奇。”

    山羊咩咩叫,窗帘咬破了,鸡蛋也踩碎。它还就地一坐,流着口水啃桌腿。

    小老太太大声叫:“我的妈!哎哟哟!两个待着已经更加小,三个待着可就更加更加小。母鸡啄山羊,因为山羊身上有跳蚤。我的房子挤得不得了。聪明老先生,请你帮帮忙,我家实在挤得慌!”

    “把你的奶牛牵进屋。”聪明老先生出主意。

    “把我的奶牛牵进屋?这个主意真稀奇。”

    奶牛一进屋,它还跳上了桌子,大跳踢踏舞。

    小老太太大声叫:“我的天!哎哟哟!三个待着已经更加更加小,四个待着那就一团糟。我已经烦得不得了,想把头发都扯掉。我的房子实在小得不能够再小。聪明老先生,请你帮帮忙,我家实在挤得慌!”

    “你把它们都放出来。”聪明老先生对她讲。

    “那不就和原来一个样儿?”小老太太打开窗子,放出了母鸡。“好点儿了——我到底能重新打喷嚏。”她嘘嘘嘘,放走了山羊。“我的房子好像开始变宽敞了。”哼唷,哼唷,她又把奶牛推出了门。“看啊,我的房子现在大得很。”

    “谢谢你,聪明老先生!你可帮了我大忙!四个待着小得不能再小,一个待着真是宽敞。现在不用再发牢骚,我的房子大得不得了。”

    现在,小老太太欢天又喜地。房子一点儿也不小,一点儿也不挤了。

阅读理解。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了。她决定给儿子钉(ding  dīng)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是天赋和勤奋(成功  成就  成绩)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声音,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  害怕)打扰了儿子。还好,她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然后轻轻地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现在连针都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来着,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可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自己的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达到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了反射过来的母亲,怔(zhēng  zhèng)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______与母亲朝夕相处,_________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丢弃   放松  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已经很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很久都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shà  chà)那,丝线就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