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袁绍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灵帝 , 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与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董卓呼绍,议欲废帝,立陈留王。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绍既出,遂亡冀州。卓拜绍勃海太守。绍遂以勃海起兵,将以诛卓。从事沮授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绍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为监军、奋威将军。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 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绍悔。建安五年,太祖自东征备。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太祖至,击破备;备奔绍。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太祖救延,与良战,破斩良。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再战,禽绍大将。绍军大震。太祖还官渡。沮授又曰:“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绍不从。 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会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馀人北迎运车,沮授说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钞。”绍复不从。琼宿乌巢,去绍军四十里。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候夜潜往攻琼。绍遣骑救之,败走。破琼等,悉斩之。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忧死。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 B、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 C、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 D、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20岁时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仅限于男子,女子无字。 B、“崩”,古代把天子的死比作山体塌下,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如“山陵崩”“驾崩”等。 C、“弱冠“,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但还年少,体犹未壮,故称“弱”。 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后引申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如“为宗庙万世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绍有正义感、首倡义兵。面对董卓废帝的狂妄举动,他“横刀长揖而去”,不仅表示不满,而且起兵反抗。 B、袁绍善识人才、任人唯才。沮授对形势的分析及应对策略极具前瞻性,袁绍立即上表奏请他为监军、奋威将军。 C、袁绍刚愎自用、不纳人言。郭图谏迎天子、田丰谏袭太祖后、沮授谏颜良不可用等,他均不听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D、袁绍好大喜功,错失良机。沮授进谏持久战,拖垮曹操,又谏派兵外围护卫粮草,袁绍不听,致使官渡之战失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

②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恭谨强力,心计精敏。太宗在晋邸,令典财用,王宫事无大小悉委焉。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责之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屯兵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今设汝安用,苟有所阙,当罪汝以谢众!”三司使楚昭辅惧,诣太宗求宽释,使得尽力。太宗既许,召从信问之,对曰:“从信尝游楚、泗,知粮运之患。良以舟人之食,日历郡县勘给,是以凝滞。若自发舟计日往复并支,可以责其程限。又楚、泗运米于舟,至京复辇入仓,宜宿备运卒,令即时出纳,如此,每运可减数十日。楚、泗至京千里,旧八十日一运,一岁三运。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增一运焉。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不若募舟之坚者漕粮,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私俱济。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太宗即位,迁东上阁门使,充枢密都承旨。会八作副使綦廷硅,因疾假满不落籍,愈日不朝参,即入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并坐夺奉一季,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责授闲厩使、阁门祗候,佘抵罪有差。太平兴国三年,改左卫将车,复为枢密都承旨。太宗征并、汾,以为大内副部署。七年,坐秦王廷美事,以本官罢。明年,分使三部,以从信为度支使,赐第于浚仪宝积坊,加右卫大将军。九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尉。

(节选自《宋史·陈从信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_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王问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太公曰:“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

    文王曰:“愿闻其道。”

    太公曰:“夫六贼者: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四曰,有抗志高节,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五曰,臣有轻爵位,贱有司,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凌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

    “七害者:一曰,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二曰,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四曰,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 , 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得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七曰,伪方异技,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

    “故民不尽力,非吾民也;士不诚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非吾臣也;吏不平洁爱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

    文王曰:“善哉。”

 选自《六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谷,字惟珍,颍州汝阴人。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少勇力善射,以任侠为事,颇为乡人所困,发愤从学,年二十七,举进士,连辟华、泰二州从事。

    开运二年秋,出为磁州刺史、北面水陆转运使。契丹入汴,少帝蒙尘而北,旧臣无敢候谒者,谷独拜迎于路,君臣相对泣下。谷曰:“臣无状,负陛下。”因倾囊以献。会契丹主发使至州,谷禽斩之,密送款于汉祖,潜遣河朔酋豪梁晖入据安阳,契丹主患之,即议北旋。会有告契丹以城中虛弱者,契丹还攻安阳,陷其城。谷自郡候契丹,遂见获。契丹主先设刑具,谓之曰:“尔何背我归太原?”谷曰:“无之。”契丹主因引手车中,似取所获文字,而谷知其诈,因请曰:“如实有此事,乞显示之。”契丹国制,人未伏者不即置死。自后凡诘谷者六次,谷词不屈。契丹主病,且曰:“我南行时,人云尔谓我必不得北还,尔何术知之?今我疾甚,如能救我,则致尔富责。”谷曰:“实无术,盖为人所陷耳。”谷气色不挠,卒宽之。

    入拜左散骑常侍,俄权判开封府。时京畿多盗,中牟尤甚,谷诱邑人发其巢穴。有刘德舆者,梁时屡摄畿佐,居中牟,素有干材,谷即署摄本邑主簿。浃旬谷请侍卫兵数千佐德奥悉禽贼党其魁一即县佐史一御史台吏搜其家得金玉财货甚众自是行者无患俄迁工部侍郎。

    显德初,从世宗征太原,遇贼于高平,匿山谷中,信宿而出,追及乘舆 , 世宗慰抚之。是岁,河大决齐、郓,发十数州丁壮塞之,命谷领护,刻期就功。显德五年夏,世宗平淮南回,赐谷钱百万、米麦五百、刍粟薪炭等。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太祖闻之震悼,赠侍中。

(选自《宋史·李谷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