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教育领域自媒体乱象造成的危害,首先体现在造成了公众教育理念上的认知混乱。不少教育类自媒体喜欢炒作各种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比如,今天说在学前教育阶段要尽早学习文化知识、开发智力,明天又说应杜绝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否则会损伤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互相矛盾的教育理念满天飞,把众多家长搞得晕头转向。

    传播学中有一个常见现象:坏消息比好消息传播得快。对“环消息”的格外关注,容易感受到生存和竞争的压力,进而滋生焦虑。不少自媒体正是充分利用了人性这一弱点,大肆炮制和贩卖教育焦虑,搞得家长群体几乎个个人心惶惶,焦虑情绪不断蔓延,这是教育类自媒体乱象造成的另一显著危害。

    自媒体虽冠以“媒体”之名,但其本质并非严肃的新闻机构,而是逐渐嬗变为旨在谋利的商业机构,一些教育类自媒体也不例外。这就注定了其存在的动力不是传播有价值的事实、理念,而是谋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假如不对自媒体乱象严加治理,网络空间中的流毒势必从线上蔓延至线下,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嗓音和阻力。严加治理自媒体乱象是对教育事业负责,对广大家长和学生负责,对未来负责。

    (选《整治自媒体乱象为教育净化生态》有删节)

    材料二:

    智能时代狂热的自媒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自媒体开始成为大众获取内容提供服务,同时自媒体不断焕发出来自广大用户的巨大的能量。

   

   

    (选自《2018自媒体行业白皮书》)

    材料三:

    通信设备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资本市场的倾斜,给自媒体的疯长创造了肥沃的土壤。但是,以吸粉、流量、利益为导向的自媒体发展免不了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即使众多的自媒体平台给生活的信息来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低俗、谣言等内容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即使整治的呼声和行动从没有缺席,但是自媒体的乱象一直难以得到根绝。对于专项整治行动反馈出来的共性问题应该举一反三,既拿出“当下改”的举措,又形成“长久立”的机制,才是治本清源的关键。

    “当下改”要求自媒体账号平台高度重视,拿出诚意,对照那些反馈出来的弊端和问题,当下改、迅速改、认真改。微博、微信、抖音、头条、直播等自媒体账号平台,在整治自媒体乱象行动中不能置身事外、高高挂起,应该成为“当下改”的第一责任人、首要促进者。针对整改后提出的问题,比如是否是标题党、是否抄袭洗稿、是否散发谣言、是否低俗媚俗等,要一一对号入座,制订详细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强化日常督促检查,建立筑牢自媒体账号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长久立”就是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面对自媒体乱象,应该立法立规,形成长效机制,严格监管自媒体的主体,而不仅是对乱象自媒体账号一封了之。要加大违法违规的成本和代价,账号实名制主体人也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同时,要畅通拓宽群众监督举报的渠道,毕竟自媒体发布的内容,用户是最快知晓的。只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举报系统,公众、平台、政府部门、社会公益等机构都纳入进来,有举报、有介入、有整治、有反馈、有奖励,才不会给自媒体的管理留下空白和“飞地”。

    (选自《自媒体整治要“当下改”也要”长久立”》有删节)

    材料四:

    规范管理是自媒体有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自媒体为每个人提供了表达平台和传播入口,但也恰恰是过低的门槛给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不论是为了流量变现而炮制假新闻,还是为谋取私利铤而走险,自媒体之乱根子都在“利益”上。让自媒体回归到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轨道,就要建立起行业发展的规范,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激浊扬清,关键是要让治理跟上发展步伐。比方说2017年出台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了自媒体服务平台应当取得许可证。完善对自媒体运营主体的资质审核,针对违规运营者,尝试建立“行业黑名单”,甚至限制其部分网络行为。

(选自《自媒体从业者一定要自律》,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媒体虽然称为“媒体”但其本质并不是严肃的新闻机构,而是旨在谋利的商业机构。 B、自媒体充分利用了智能手机信号移动、功能强大、在线较长和便于互动的特点,发展迅速。 C、自媒体发展以吸粉、流量、利益为导向,所以其内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 D、自媒体的门槛很低,方便每个人的表达和信息传播,但也给了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可乘之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领域自媒体乱象,是造成公众教育理念上的认知混乱,而且搞得家长群体焦虑情绪不断蔓延的根本原因。 B、自娱体给生活的信息来源提供了多种选择,用户通过平台,可以发美文、发生活,晒美食、晒旅行。 C、自媒体乱象的具体表现有标题觉、抄袭、散发谣言、低俗媚俗等行为,需要及时认真进行整改。 D、自媒体服务平台不仅要取得许可证,还要能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进而回归到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轨道。
(3)、治理自媒体乱象需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持续高速的增长。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实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每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创新。因为危机淘汰了很多落后的,再一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先进的.正是危机的不断刺激,才有世界经济的波澜壮阔的发展,才有不断地创新。中国不得不创新。如果不创新的话,依然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技术是人家的,中国依然在一个极低的层面加工产品,而且用的是我们自己的原料、资源和环境。这样发展下去是非常被动的,不仅挣不到很大的利润,而且我们的环境、资源负担会很重,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或者核心应该是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摘自李义平《中国经济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材料二:

    制造业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活跃创新的重要力量,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和较快发展对于刚刚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兼之人民币升值、油价和运费提高等因素,“中国制造”赖以依存的低成本优势被严重削弱,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应对挑战,一方面,要提高传统产业、成熟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要增加对教育和培训的公共投入,完善在职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制造业产业工人的素质;要鼓励企业开展以技术寻求为目的的逆向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境并购,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

(摘自李晓华《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

材料三:

    品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更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产值在2010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品牌发展水平虽有提升,但仍与其发展规模和地位不相匹配,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效应并未转化为品牌效应中国企业更依赖利用大批量生产与批发式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企业财富的增长,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强成本控制来获取成功,而忽视了通过产品、服务和自身形象的品牌化塑造来提升企业价值。

(摘编自张厚明《“中国制造”走“品牌强国”道路》)

材料四:

    今天,当世人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国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形象也在悄然改变。中国制造正在把优质、精品、创新等关键词刻印在铭牌之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论述。从中,人们可以发现突围破局之路,可以体会中国制造被赋予的新的时代定义中国制造,当以创新为灵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中国制造,当以品质为生命,没有优良品质,制造强国的地位就无法确立。像对待生命一样重视品质,以工匠精神锻造世界品牌,中国制造才能焕发新的生杋活力。中国制造当以人才为根本,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相比技术的研发、产品的创新,这一过程更加需要定力和耐心,也更加呼唤企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摘编自辛识平《新定义“中国制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有关“文化”的概念,其实是“文教”或“风俗”的意思。比如《易传》里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毛诗序》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尽管这些观念与文化密切相关,但毕竟是种“前文化学”。中国现代文化学形成的时代背景是近现代的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中国的学者开始借助西方的人文社会学说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希望在世界的文化秩序中确定中国文化的地位,逐渐形成了文化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人类学三大主要组成部分。

文化史学是中国现代文化学的主体。梁启超认为西方通行的诸多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可是中国传统史学“皆详于政事而略于文化”,他提出要研究中国的“文学史”“种族史”“宗教史”等。将中国传统史学带入现代史学的同时,就是中国现代文化学的发轫之时。中国的文化史学并没有完全遵循西方的学术体系和价值体系,这是由中国历史的独特性决定的。钱穆说:“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已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所以,中国文化史学主张从中国深厚的史学传统中建构中国的文化学。迄今为止,文化史和国学仍是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学术形式。文化哲学,是注重讨论中国文化精神的学问。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化保守主义者和否定中国文化的激进主义者之间展开了论战。在新文化运动主导中国思想的同时,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贺麟等以复兴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为己任,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为宗旨,熔铸佛学或西方哲学的学理,构建出“新唯识论”“新理学”“新心学”等新儒家哲学,探究中国文化的个性特征与精神内涵。文化人类学是与考古学、人种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学科相关联的西方人类学分支,它主张客观地观察、描述、分析、比较人类的文化现象,特别注重研究文化的功能。1934年中国民族学会在南京成立,文化人类学从田野和社会的考察出发,而不是从历史文献出发,为我们展现了丰富鲜活的中国文化画卷。上个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如费孝通《江村经济》、林惠祥《中国民族史》。我们当下不少文化理论的热词,如文化自觉、文化自主等,都是以费孝通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和社会文化学在20世纪末提出的重要观念。

    中国现代文化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研究了中国文化的历史、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使中国文化的整体得以认识,中国文化的话语体系得以建构。文化总是指向人类全部的、永远在进行中的生活和创造。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如何让当下的文化热潮成为“源泉混混”的有本之水,汇成江海,不断地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除了人心与时代的推波助澜,还有待于不断深入的文化研究。

    (摘编于《光明日报》)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各题。

    “五四”以后,富于主体意识的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坛勃然兴起。民国女性诗人长期被遮蔽,较之于同时期出生的冰心、庐隐、凌叔华等在文学史中成为经典的“五四”女作家而言,她们无疑是失语的一群,只有清末民初的吕碧城、秋瑾等女杰诗人得到不少关注。

    民初闺秀幼承庭训,按传统闺阁才女模式成长起来,但她们受新时代风气影响,形成了故常与新变同在、封闭和开放兼有的新闺秀派。政权更替与战争使得她们脱离闺阁化的生存场景,将笔触伸向民族国家的命运,开拓与发掘爱国题材,在诗词中显示出截然不同于前代闺秀的心态与心境。作为新闺秀诗人代表的丁宁是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典型,郭沫若评价她“清冷彻骨,悱恻动人”,施蛰存认为其文采“足以当帜摩垒”“过于诸大家”,但相比于同时代的女性新文学家,她和其他新闺秀派诗人一样对传统文化有着更深的信服与眷恋,所以她们在抗争的道路上频频回首,步履蹒跚。她们身上处处体现着新思想与旧道德之间的矛盾拉锯,成就了别具情感张力的诗词风貌。

    名媛有才情和学识,出入于众多社交场合,穿梭于各种公共空间,比普通闺秀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她们出身非富即贵,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受世家之风熏陶,甚至有机会出国留学深造。她们的诗词比闺秀呈现出更突出的商业气息与时尚特质,体现了市民阶级的审美趣味。如由上海名媛陈小翠、陆小曼、李秋君、何香凝、潘玉良、周炼霞等自发组建的中国女子书画会曾举办画展,开办专栏,刊印画册,参与慈善,是女性团体思想解放的代表。她们未必需要倚仗诗词书画谋生,但上海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商业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们。她们的诗词中常出现当时沪上各色西式的生活情景,以女子特有的柔媚绮丽的笔触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名媛形象,突出其才、貌、情、艺等象征符号,表达出对女性美的欣赏、对自身才华的肯定、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对女子互怜互爱之情的袒露和对情谊的刻画。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名媛在才德观和婚姻观上比闺秀更进一步,尽管身处战争时代,她们的诗词仍在表达平和喜乐之情。

女学者诗人跻身文化精英阶层,经历过完备的高等教育,是真正意义上走出去的新女性,张汝钊、王兰馨、孙荪荃、冼玉清、冯沅君、盛静霞等可为代表。她们不少以教师为职业,追求经济和精神的独立,把拥有共同的理想看作最重要的择偶标准,怀抱传统士大夫经世致用、此国比民的情怀,在创作实践中模糊性别界限,以积极入世的姿态把个人荣辱与家国兴亡联系起来,体现出为国家分担责任的愿望,甚至表达要亲赴沙场保家卫国的意愿。女学者诗人观念的形成与现代大学的教育密切相关,大学的体制,完善的课程体系,众多不同学术背景、不同思想观念的老师,男女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利,使女学者诗人形成丰富多元的思想观念,从侧面促进了现代女性观念的生成和发展。而经济独立、社交自由的职业女性摆脱了对男性的依附、家庭的拘囿,具有独立谋生的能力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从而也对个人及社会命运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她们身上流淌着现代气息,在新旧之间选择了一种调和,这种调和实质上包含两极:传统士人身份的认同和现代女性独立自主的追求。三个群体尽管处于同一时期,但在才德观、婚姻观和家国观三个层面上却呈现出一种递进模式,新闰秀诗人为闰秀诗词传统注入新的内容;名媛诗群走出家庭,以独具时尚特质的美貌与才艺争取社会地位;女学者诗群则从创作、教育、治学多方面实现自身价值。三种形态的交错并存,是绵延承续又递进更新的三个环节,折射出民国女性诗词内部的演变趋势。

(彭敏哲《民国女性诗词的多元书写》,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