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共同体方式抵御风险、谋求生存是人类的命运性选择。正是以不同类型的共同体为载体,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并逐渐形成由多种文明构成的世界文明。在此意义上,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共同体的历史,一部人们同时性地面对并处理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关系的历史。但在世界文明不同阶段,在人口与环境、生产力与技术水平、文化与社会传统等具体语境下,人们所遇到和侧重的共同体问题有所不同,共同体理念亦有所差异。
在人口总量相对有限、地理空间相对广阔、生产与技术条件相对不发达、不同区域间特别是全球性交往相对有限的语境下,人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某一地区结成共同体,以抵御来自自然与外族的挑战,进而获得资源,营建家园,延续种族,谋求发展。这种语境下的共同体往往是一种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生存型共同体,其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论色彩,以及二元对立、多元对立甚至丛林思维的特点。伴随人口增多、技术进步、不同区域内外交流的拓展和深化,如何处理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诸多民族国家的独立,如何同时处理好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更成为影响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人们日益认识到,世界是由多种文明、多种共同体构成的,并开始反思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考虑自身利益的共同体思维,以文明多样性、共同体之间关系为重点的研究开始兴起。世界文明史、全球文明史、文化人类学、全球社会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但问题在于,人们的意识往往滞后于已经变迁的生活。环顾世界,仍有一些共同体的思维还停留在全球交往不普遍、以共同体自身营建为重点的阶段。比如,一些发达国家以自身共同体为基点,以对立思维、丛林心态看待世界关系,把世界文明多样性理解为对立性,把世界文明差异性理解为等级性,把和自身不同的文明视为落后、异类甚至敌人,一味强调自身利益的优先性、至上性。
直面现实,开眼看世界,是思想变迁、理念创新的前提。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多样文明、不同文明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已然变化的世界,亟需一种以非对立、包容性思维为底蕴的新的世界文明论,亟需一种能够兼容地区、国家、区域、世界等共同体的新型共同体理念。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反映了世界文明的新要求,标志着世界文明的新自觉,开启了共同体理念的新阶段。
(摘编自陈忠《世界文明变迁规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