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20届高三历史百日冲刺模拟试卷五

材料一:在康熙帝统治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健全科举取士,笼络汉族地主阶级,组织编撰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Ⅸ康熙字典>等书籍;重视蒙、藏地区事务,同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

1681年,平定三藩,统一南方;1683年,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685年、1689年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胜利;1698年,平定噶尔丹叛乱。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康熙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康熙于1692年3月22日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敕令指出:天主教的教义大致与中国礼教相符。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

——《康熙帝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对中国的影响。
举一反三
【中国古代王朝的治乱兴衰】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几个被人津津乐道的“治世”“盛世”时期,如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清“康乾盛世”等等。三个典型的“治世”“盛世”时期,统治者都能从前代汲取教训,居安思危,关注民生,克勤克俭,以德义感化百姓;在治理上为官择人,注重吏治,改革法制,减轻刑律,缓和矛盾,取信于民,从而有助于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在“治世”“盛世”的初期,生产都不是高度的发展,统治阶级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如解放奴婢,驱民归农,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摘编自裘斌《中国古代“治世”与“盛世”成因探析》

材料二:康乾时期,国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在盛世“光环”之下,我们应该看到康乾盛世的另一面。权力不受监督,就容易滋生贪腐。和珅、王亶望都是这一时期巨贪的代表。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危机显现,粮食供应问题越来越严重。1796年至1804年,川楚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清政府花费了2000万两白银才将其平定下去。随着闭关自守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越来越深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越来越枯竭,而同期的英国工业革命正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进行。

此消彼长,清王朝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可避免地减弱了。

——摘编自唐博《深度探秘:康乾盛世的AB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