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质量检测A卷(学业水平达标)(二)
两千多年前,一个是文人雅士,一个是山野樵夫,是音乐使他们共同演奏了一曲永世流传的高山流水。在那个偶然的黄昏,鹦鹉洲的萋萋芳草,郁郁葱林,共同见证了一段知音相惜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遇琵琶女而写出的新乐府诗《琵琶行》。
构字部件:禾 亻口 日 又 月 言 ナ
构字词示例:ナ+又 → 友 → 友善
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诗经》--先民的歌唱;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老残游记》--帝国的最后一瞥;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一个时代的奋斗。
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但不包括上面的四部名著),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
示例:“路”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路是靠各自走出来的。
提供选字:怒、功、悟
读李白,让我们感受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旷世豪情;
读陶潜,{#blank#}1{#/blank#};
读杜甫,{#blank#}2{#/blank#};
读白居易,{#blank#}3{#/blank#}。
甲方:①人多力量大 , 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这是我们每个人在上幼儿园时就明白的道理。在幼儿园我们唱过一首儿歌:“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这不就证明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吗?
乙方:我方的观点是,人多未必力量就大。②大家大概都听说过《天鹅、大虾和梭鱼》的寓言故事吧。天鹅、梭子鱼和虾共同拉车,天鹅朝天上拉,梭子鱼朝池塘里拉,虾是朝后拖,结果它们三个累得筋疲力尽,车子也没有挪动分毫。它们三个加起来力量应很大,为什么却在实际上很小呢?这就说明,人虽多,力量不能聚集在一个方向上,最终就不会有力量大的表现。
甲方:③乙方所举的只是一个特例而已,我们不能用特殊现象代替普遍现象。再说天鹅、梭子鱼和虾这三种动物根本不可能凑在一起拉车。不可能出现的事,是不能作为实例来佐证观点的。
①这是甲方亮明自己的观点。
②{#blank#}1{#/blank#}
③{#blank#}2{#/blank#}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