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百校联盟2020届高考文综历史复习模拟试卷(全国Ⅰ卷)

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至于长安宝货药肆,咸丰衍于南方之物”

唐·高彦休《阙史》

“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

北宋·李觏《寄上富枢密书》

“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十七”

北宋·沈括《扬州重修平山堂记》

A、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 B、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 D、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 11世纪后中国气候的显著变冷,中国的平均气温下降了1℃。……持续的农业开发,北方湖泊不断消亡,黄河泛滥的次数开始不断增多,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北方农业从此一蹶不振。气候变冷对于处于西、北部的游牧民族的打击特剐严重,草地出现了沙化,绿洲也逐渐干涸,于是向南边定居农业民族的袭击与掠夺就成为自然反应。北方广大地区的农民纷纷南迁,并铸就了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地主集团的崛起并成为改革的中坚。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所提出的一些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所持有的轻视工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这正是南、北商品经济发展不同水平在政治上的一种反映。

——摘编自尹伯成等著《公元11世纪后的气候变冷对宋以后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

材料二:中国经济在 19世纪出现重大逆转,从18世纪的长期繁荣转入19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期衰退,中国社会也出现了“19世纪的危机”。这个逆转始于道光朝,因此被称为“道光萧条”。导致这个萧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19世纪初期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自1816年起,北半球气候剧降,降水增加,江南处于全国市场的中心,遂成为主要受害者。道光十三年夏,大雨从阴历二月开始下,一直下到九月,大雨引起严重水灾,导致水稻绝收;道光二十三年,再遇大灾,松江棉花种植遭受沉重打击,农村棉纺织业濒临破产。民困导致民变,经济衰退引起了社会动荡。

——摘编自李伯重著《“道光萧条”与“癸未大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岀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在宋代两浙地区,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地所在县城。

﹣﹣摘编自陈国灿《宋代两漸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

材料三: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 。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