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西广昌县杨溪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査阅资料)
①NaN3受撞击会生成Na、N2
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④NaN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 , 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NH3
(问题探究)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行,其理由可能是(答出一种即可)
②小明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装罝Ⅱ,请分析:装置Ⅱ中A的作用是.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
③根据装置Ⅱ,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
a.称量装置D
b.称量样品,检査装置气密性
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d.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琉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
其符合题意的顺序为(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④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至少需要测定个数据.(填数字)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 MgO | MgCl2 | Mg3N2 | Mg(NO2)2 |
颜色 | 白色 | 白色 | 淡黄色 | 白色 |
【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下图。
【进行实验】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65.8g(冷却到室温称量)
【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
① C O还原Fe2O3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② CO还原Fe2O3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Fe3 O4、FeO、Fe
③ NaOH溶液与石灰水相似,能吸收CO2 , 但不变浑浊
④
物质性质 | 四氧化三铁 | 氧化亚铁 | 氧化铁 | 铁粉 |
颜色 | 黑色 | 黑色 | 红色 | 黑色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能 | 不能 | 不能 | 能 |
【实验与猜想】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三:氢氧化钠、{#blank#}1{#/blank#}
猜想四: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
(讨论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成立,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blank#}2{#/blank#}。
(实验探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进行了下列实验。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甲同学 |
加入足量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一成立 |
乙同学 |
加入碳酸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一成立 |
丙同学 |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猜想一成立 |
(实验评价)甲同学的实验只能证明滤液中不含碳酸钠;乙同学的实验只能证明猜想二不成立;丙同学的实验错误,原因是{#blank#}3{#/blank#}。
(得出结论)综合两位同学的实验和现象,可证明猜想一成立。
(反思迁移)①同学们经过讨论,提出用两种盐溶液及相应的实验操作,也可确定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这两种盐溶液可以是{#blank#}4{#/blank#}。
②在制取某物质时,除了根据原理设计实验,还需要注意{#blank#}5{#/blank#}。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