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写出以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blank#}1{#/blank#} 。(2)利用新技术能将不锈钢加工成柔软的金属丝,用它和棉纤维一起编织成性能优良的劳保防护服,这是利用了不锈钢的{#blank#}2{#/blank#} (填序号)。A.耐腐蚀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 D.导电性(3)市场上有一种含铁粉的麦片,食用后在胃酸作用下将铁粉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3{#/blank#} ,这种麦片必须真空保存,原因是{#blank#}4{#/blank#} 。(4)为探究铁和锌两种金属与酸反应的状况,将等质量的两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blank#}5{#/blank#} 。A.甲是铁,乙是锌B.甲是锌,乙是铁C.图1表示稀硫酸足量,图2表示稀硫酸不足量D.图1表示金属一定有剩余,图2表示金属一定没有剩余
(1)中国古代常用的炼铜方法有两种.方法一:胆铜法,也就是“湿法炼铜”,其原理是将胆矾(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再将铁放入胆矾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请写出此过程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blank#}1{#/blank#} ;方法二:火法炼铜,就是将孔雀石和焦炭混合加热炼铜.先将孔雀石【Cu2(OH)2CO3】加热分解成黑色固体、水和二氧化碳三种氧化物,方程式为{#blank#}2{#/blank#} ,然后利用焦炭去高温还原获得金属铜.
(2)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会炼钢,其中一种方法叫“炒铁”,就是将含碳量过高的生铁加热至半流体状,然后加入铁矿石粉混合后不断“翻炒”,从而让生铁中的碳元素不断渗出,被空气氧化从而降低含碳量,写出降低含碳量的原理的方程式{#blank#}3{#/blank#} .
(3)上述两种金属的冶炼原理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blank#}4{#/blank#} .
① 5 个氮气分子{#blank#}1{#/blank#} ;
② 3 个氧离子{#blank#}2{#/blank#};
③ 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blank#}3{#/blank#};
④ 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blank#}4{#/blank#};
⑤ 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中含有的小苏打{#blank#}5{#/blank#};
⑥ 我国是最早生产钢铁的国家之一,请写出炼铁的反理{#blank#}6{#/blank#}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