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课外阅读。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我国古代就有“结绳记事”的方法。发生了一件事儿,人们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各个结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表示那些事儿重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人们往后看了这些绳结,就可以记起以前经历的许多事儿。

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没有文字,他们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代替绳结。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绳结容易分辨。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读”了这本“书”,他们就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故事。 ∥

    不但如此,在文字创造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方法。跟记事用绳结或贝壳一样,他们也用一些东西来表示意思。譬如这一族送给那一族一杆枪或者一支箭,这就是一封宣战书。那一族收到了,就拿起武器来,准备战斗,决不会误会成别的意思。

    从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送给相邻的一个部落首领一封信。这封信一共四样东西:一只死鸟,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还有五支箭。这些东西包含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像老鼠一样在地底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上跳跃吗?如果不能,休想跟我们打仗。什么时候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用乱箭来对付你们!”∥

如果有一天,我们从邮递员手里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没有别的,只是死鸟、死老鼠这些东西,我们唯有连声叫怪,猜想是哪一个淘气的朋友寄来开玩笑的。谁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的信。

(1)、读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这本‘书’”在文中指
(2)、第四自然段中,部落首领的信的内容是什么?写上含义?
(3)、短文已经用“∥”分成了三段,请写出各段的意思。
(4)、比一比,想一想,有了文字之后的信,跟没有文字的信相比,进步在哪里?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①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作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②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③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④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⑤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⑥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有起疑心。

  ⑦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

  ⑧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⑨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⑩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⑾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做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⑿这里面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觉查到。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惊骇极了。“他不该像这样捉弄你们的。”那小学老师说道。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全错了。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周恩来同志顽强的学习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望,来自他的伟大抱负。

     早在青少年读书时期,他就确立了为着中华民族的富强,为着造福于人民而学习的志向。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同伯父到东北读书。在这期间,他阅读了不少热心改革的中外政治思想家的著作,幼小的心灵燃起了改造中国、富强中华民族的火焰。

     有一天,身穿长衫的魏校长给学生上课时,问大家:“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啊?”

     教室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老校长叫起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学生,让他回答这个问题,他慢声慢语地说:“为明礼而读书。”

     老校长摇了摇头,又叫一个官家子弟。这个学生很傲慢地回答:“为做官而读书。”

     老校长叹了口气,接着把一个靴鞋老板的儿子叫了起来。他得意洋洋地答道:“为家父而读书。”

     其他一些家境贫穷的学生,有的说;“为挣钱,为吃穿!”也有的说:“为不欺负!”

     老校长皱着眉头,在教室里踱来踱去,眼光忽然落在周恩来的身上:“周恩来,你为什么到学校来读书?”

     周恩来从容不迫地站起来,用南方口音清晰有力地答道:“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异于寻常的回答,使魏校长十分震惊。他没料到一个年位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远大的抱负!校长睁大吃惊的眼睛又追问:“你为什么读书?”周恩来提高嗓音,坚定地重复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小小的教室里久久回响。老校长高兴地说:“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暖冬

    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寒冷  凛冽)的西北风横冲直撞,呼啸而来……

    突然脚下一滑,我跪在地上。

    “哗啦——”手里的书和本子全散在地上。风像(炫耀  夸耀)自己力量似的,把书和本子刮得翻滚,纸页在“哗啦”地哀鸣。

    我顾不得膝盖疼痛。也顾不得拍身上的雪,就向那些翻滚远去的书和本子冲去。

    鹅毛大雪并没能完全挡住人们的视线,在这条行人不稠密的小街上,(果然  居然)有一些人向我扰过来。

    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女孩,明亮的眸子里充满着关切,那双冻得发红的小手递过她拾起的本子:“小姐姐,这是你的……”

    我接了过来,刚要……

    一位胡须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弯下腰去,把本子拾起来,嘶哑着喉咙说:“孩子,给……快拿着……”

    一个年龄和我(相仿  一样)的姑娘,大步跨到我身边,一边拂着捡起的本子上的雪,一边说:“喏,这是你的……”

    一位路过这里的中年叔叔一手扶着自行车把,一手捡起一本书,塞给我.说:“走路多加小心……”

    书和本子一本本回到我的手里,我忽然觉得它们全像宝贝一样,为我引来了那么多陌生的又是熟悉的目光:有天真的,有慈祥的,有真诚的,有关切的……但又都是陌生而熟悉的。也许妈妈当年抱我上公交车时,让座叔叔的目光就是这样  也许当年送我找到一年级教室的高年级同学的目光就是这样_____也许在病床前劝我服药的大夫、护士的目光就是这样的……

    也许是雪下得更大了,我眼前一切都模糊了,我把书和本子紧紧搂在胸前,对着匆匆离去的背影大声说出我刚才要说的话:“谢谢!谢谢大家!”

    我只觉得胸前暖融融的。一阵春意在心中扩散,忽然想起几句熟悉的歌词:“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这世界全变得更美丽!”

    是的,春风拂过,这雪花漫卷的世界更美丽了。

    “谢谢——谢谢——!”我大声喊着。

    我不仅是对那老人说,也不仅是对那女孩说……

    “谢谢——谢谢——!”我高声喊着。

    我是对一切使这世界变得美丽的人们说的,我是对一切为别人送来爱的春风的人们说的。

    北风在吹着,雪花漫卷着,春风从我心头掠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贵的蛋是“笨蛋”

    阿瓜是个弱智的小孩。

    在三(4)班里,他的成绩是倒数第一。同学们也常取笑他,说他头大不中用。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搞卫生,他都会主动留下来帮忙倒垃圾。更绝的是,白天上课,每隔两节课,他就会条件反射地把垃圾桶拿到洗手台前认真洗刷。原先最脏臭的角落,因为阿瓜的负责变成了教空里最醒目的“净土”。

    他总是微笑着,并纯真地看着别人以怪异、复杂的眼光看自己。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世界上最贵的蛋是什么蛋?

    有人说是全蛋,有人说是原子弹,有人说是脸蛋。这时,阿瓜也举手发言,高兴地说:“是笨蛋,因为大家都叫我笨蛋。”

    同学们笑了,老师没有笑,地走过去轻拍阿瓜的脑袋说:“是的,你最贵!”

    阿瓜的母亲每天放学后都会骑摩托车到校门口接他。一个冬天下雨的傍晚,在回家的路上,阿瓜看见一位踽(jǔ)踽独行的同学,他知道该同学的家离学校较远,使央求妈妈顺道载那位同学回家。可惜因摩托车后座装了个铁篮子,无法再多载一个人而作罢。回家后,妈妈在厨房忙着做饭,却隐隐约约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 , 出门一看,原来阿瓜正满头大汗地用老虎钳折铁篮子……

    妈妈深深地叹了口气,但眼里却涌出了泪花。

    多么傻的孩子啊,又是多么善良的宝员!是因为傻才善良,还是因为善良才显得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选择

    ①他本来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的妻子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道:“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____父亲说____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____你们每天上班____孩子又上学____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____所以____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____那里都是老人____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他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能——“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的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学生般的步子,一步步走向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准备回去后与她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