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同步训练
正常A基因 | A1 | A2 | A3 | A4 | A5 | A6 |
缺失株J | + | + | ﹣ | ﹣ | ﹣ | + |
缺失株K | + | ﹣ | ﹣ | + | + | + |
缺失株L | + | + | + | ﹣ | ﹣ | ﹣ |
缺失株M | ﹣ | ﹣ | ﹣ | ﹣ | + | + |
现有一未知突变株.将其与缺失突变株J或L共同感染细菌时,可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若将其与缺失突变株K或M共同感染细菌时,则不会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由此结果判断,未知突变株的点突变是位于基因的哪一小段中( )
为探究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实验选用对链霉紊敏感的原始大肠杆菌K12,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其它培养基中不含链霉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对链霉紊敏感的原始大肠杆菌K12菌种涂布在培养基1的表面培养,接着通过上图“印章”将培养基1中的菌群对应“印”在培养基2、3上培养.培养基3的A点处有菌落生长,将培养基2中相应的A点位置上的菌落挑出少量移入试管4中,反复几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推测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blank#}1{#/blank#} ,并分析说明理由:{#blank#}2{#/blank#} .
(2)培养基3、7、11中的菌落具有{#blank#}3{#/blank#} 特性.逐一比较3号和2号培养基、7号和6号培养基、11号和10号培养基后发现,两培养基菌落数越来越接近,说明{#blank#}4{#/blank#} . 此现象的形成是的结果 选择 .
(3)4号、8号试管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blank#}5{#/blank#} .12号试管中的培养基除水、无机盐外,还必须含有{#blank#}6{#/blank#} 等基本成分.
(4)微生物实验中对培养基、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通常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的标号依次是{#blank#}7{#/blank#} .(①高压蒸汽灭菌 ②灼烧灭菌 ⑨化学消毒)
物质 | 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 | |||||
突变体 | A | B | C | D | E | G |
l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5)若一培养基中有5种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那么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blank#}8{#/blank#} .
+:表示生长 一:表示不生长.
试题篮